飯桌上,曹蘊和冬梅還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她們之前進的那一批貨全都賣光了,新一批的貨已經到濱江,她們可以不斷檔的繼續賣童裝。
說實話,和賣布相比,用一個月的時間賣光一批童裝似乎也沒多快,但這做小買賣也不能光看賣的快不快,還要看收益。
布料進價便宜賣的也沒多貴,不能說薄利多銷吧這裡頭的利潤總歸是沒有童裝大!
童裝是真的賺錢,製衣廠相當於把這批殘次品白送給曹蘊,曹蘊她們賣一套童裝差不多就是進一大捆衣服的價錢,刨除運費,她們這一批貨著實賺了不老少!
大河鄉就這麼大的地方,現在這個時候衣服又不能當短期消耗品看,所以大河鄉的童裝市場基本已經飽和,曹蘊和冬梅商量決定下一批貨她們要去鎮上賣。
“鎮上賣不動就去縣裡賣,我和冬梅都商量好了,不能老想著家門前這一畝三分地,得往外走一走”,曹蘊很開心的說道。
春陽很能理解她們這個決定,現在是賣童裝,光在鄉下還能賣得動,那以後賣彆的呢?萬一要賣在村裡沒什麼市場的東西,那指定是要去鎮上或者去縣城才行,儘早去熟悉更大的市場才能贏得先機,千萬不能被膽魄困住手腳。
她看得出來,曹蘊和冬梅是有野心的。
有野心是好事,它能不斷的鞭策曹蘊二人不斷的前進,能夠讓她們不斷的開拓視野,不拘泥於家長裡短的生活和相夫教子生兒育女的傳統宿命。
人,都是相互影響的。
家裡大人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知善和知勤這倆小姑娘就明顯跟村裡的同齡小姑娘不一樣。
她們愛聽春陽講故事,愛跟著楊成認拚音認字背古詩學算數,她們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她們小小年紀就有模有樣的跟著大人刷牙。
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兒,可她們的步伐已經遠遠邁在村裡同齡孩子的前頭!
村裡人都說曹佩瑜把這兩個小姑娘養的太嬌氣,然而他們口中的嬌氣不過是穿的乾乾淨淨立立整整、身上沒有虱子頭發梳的順溜指甲沒有黑泥兒!
要說村裡扒拉扒拉隻能找出一個能理解郭家理解曹佩瑜的人的話,那指定是春陽的小嬸趙巧巧。
趙巧巧隻兩個女兒,在彆人為了兒子拚命的時候她就讓自家男人去做了結紮手術,這些年頂著村裡的風言風語踏踏實實的種地養牲口,把自己的兩個女兒教養的也很好。
夫妻倆拚死拚活的乾活,蓋大瓦房的時候村裡人還說他們亂花錢,說他們隻兩個姑娘又沒兒子不用娶媳婦蓋瓦房都是白瞎。趙巧巧也不跟這些人多說什麼,隻就按照原計劃該蓋房就蓋房,該給姑娘花錢就給姑娘花錢。
趙巧巧曾說過一句話,村裡人都當笑話聽,但她真就是那麼打算的。
她說隻要自己姑娘願意讀書,她和李廣財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姑娘讀到哪兒他們就供到哪兒,絕對不虧待兩個姑娘。
糊塗的人還不知道自己有多糊塗,反而笑話真正清醒的人呢。
春陽作為東山村小學的老師,見多了糊塗的家長,真的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