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針鋒相對(2 / 2)

馬丁突然咧嘴一笑:“是這樣嗎?”

乒乓一聲,椅子倒了,希亞-拉博夫像隻受驚的兔子一樣跳了出去。

“我從小就膽子小,你彆嚇我!”他頭也不回的往工作室裡麵走,邊走邊嘀咕:“這劇院裡麵的人,全都不太正常。”

希亞-拉博夫自言自語:“導演是個抑鬱黑暗的精神分裂者,女主角有被迫害妄想症,男主角是個恐怖的變態,還好我比較正常,拉高了劇組的正常值。”

這位年輕男演員還有著迷之自信。

馬丁等了一段時間,托馬斯從製片人辦公室那邊過來,兩人一起出門,上了布魯斯開來的凱迪拉克。

“今天隻是做了初步接觸。”托馬斯說著初次談判的相關情況:“談的也隻是片酬。”

馬丁拍了拍前座椅,讓布魯斯開車回公司。

托馬斯繼續說道:“劇組提出了類似《黑暗騎士》的片酬模式,基礎片酬加北美線上票房分成。”

馬丁問道:“具體數額和比例呢?”

托馬斯說道:“500萬美元基礎片酬,北美線上票房分成點最初在1.5億美元,我初步談到了1億美元,但隻有百分之二,我感覺不合適。”

他看向馬丁:“如果影片北美票房能到2億美元,我可以按照1000萬美元作為一個階梯點跟他們談,但這種類型的片子……”

影片的類型就決定了它很難北美票房達到2億美元,馬丁進入好萊塢這麼久了,看得很清楚,正常情況下電影的商業屬性在票房上的影響比主演號召力重要多了。

“線下分成呢?”馬丁知道這部片子針對頒獎季。

而且大衛-芬奇的影片,本身線下商業收入就遠超院線票房,甚至能到線上的四五倍。

托馬斯說道:“暫時凱瑟琳-肯尼迪不肯與我談線下分成。”

馬丁略微考慮一段時間,說道:“他們堅持以基礎片酬加分成的方式支付片酬的話,我不僅要求北美票房分成,還有線下的DVD和電視版權收益分成。”

說到這裡,他又想起一件事:“網絡新媒體的分成也加入其中。”

托馬斯說道:“我儘量爭取。”

不過,考慮到夢工廠、華納兄弟和派拉蒙全是些坑貨,馬丁的關聯方又沒有在項目中投資,乾脆說道:“這些當做前期談判要價,最終我要1500萬美元片酬。”

托馬斯實話實說:“可以,即使無法直接談到1500萬美元,也能實現1300萬美元加補償條款的方式。”

馬丁知道這種支付方式,比如按照他現在的咖位隻能拿1300萬美元左右,但他跟本傑明劇組簽訂合約的時候,還有主演的黑暗騎士尚未上映,而且此片必然會在本傑明之前發行,一旦黑暗騎士爆火,本傑明這片子必然受益。

如此一來,他可以跟本傑明劇組嘗試簽訂一份補償條款,規定黑暗騎士北美票房達到多少,本傑明劇組再另行支付給他多少片酬。

類似的條款,如今最常用的就是威爾-史密斯。

史皇片約不斷,往往新片尚未製作完成,就有新劇組找上門來,看好的項目不接肯定會有損失,接的話新片票房大爆後片酬必然上升。

補償條款完美的解決了這些問題。

不是所有的好萊塢明星,包括大牌明星都能使用此條款。

必須像馬丁和史皇這樣主演的影片接連成功,演員不斷走上坡路,本身票房號召力又極強。

馬丁說道:“可以談,我對黑暗騎士非常有信心,這部片子票房會爆發。”

托馬斯首先保證馬丁把能拿到手的拿下來:“那就1300萬美元基礎片酬加階梯式補償部分。”

這種事也不是他們想就能成功的,馬丁直接說道:“你去談吧。”

就在托馬斯唇槍舌劍,與凱瑟琳-肯尼迪談判的時候,馬丁繼續按時到心理診所打卡,此外還數次前往養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順便送了些禮物。

他每天都花費很長時間待在養老院,觀察高齡老人的走路、坐立、說話和消遣方式,繼續為影片的角色做準備。

就像輿論中的口碑一樣,在敬業方麵馬丁無可挑剔。

努力了,當然就要讓人看到。

馬丁還通過沃倫-比蒂和安妮特-貝寧,參加了學院老白們的多次聚會,現場觀察他們的行為方式,順便當場請教演技。

這種尊重前輩,虛心求學的態度,讓馬丁在學院老白們中的口碑又變好了一些。

人這種生物,印象好了,對那人怎麼看怎麼順眼。

一旦印象不好,怎麼看怎麼彆扭。

前者的代表叫馬丁-戴維斯,後者的典型叫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

另外,伊萬總會準時準點的出現在馬丁努力的場合,拍下相關的照片,通過媒體傳播出去。

馬丁在洛杉磯的評論界同樣有口皆碑。

進入九月中旬,托馬斯談妥了馬丁的演員合約,在多番拉扯之後,成功達成目標。

馬丁的片酬分成了兩部分,男主角片酬為符合目前身價的1400萬美元。

同時簽訂一份補償條款,在《本傑明》上映之前,如果由他主演的影片北美票房超過2.5億美元,劇組另行支付200萬美元,要是北美票房超過5億美元,劇組會再支付300萬美元。

其實劇組也期盼著馬丁尚未上映的兩部影片中,能有一部票房超級大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