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濟爾哈朗的手書一入城,對於濟爾哈朗的這兩個遙控安排,鳳凰城內的留守諸將領,卻很快陷入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議之中。
爭議從濟爾哈朗手書入城的當夜就開始了。
而爭議的焦點,則是由誰出城作戰,由誰留守城池,以及率先攻打哪裡。
因為從鳳凰城出兵向安東城方向進攻,有個繞不開的地方,那就是湯站堡。
除非放棄現成的驛道,而是選擇翻山越嶺,穿越叢林。
當然,後者是完全不可取的。
驛道雖然無人維護,年久失修,但是畢竟有路可走,車馬通行無虞。
而翻山越嶺,穿越叢林,可就不是這個年代的大批清虜兵馬能夠做到的了。
尤其是清虜馬甲兵或者重步兵,還有旗下漢軍的烏真超哈牛錄,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他們需要帶著戰馬甲胄,帶著火炮彈藥以及大量糧草軍需,怎麼可能翻山越嶺穿越叢林?
所以爭來爭去,想要攻擊安東城後方,最後隻能兩害相權取其輕,決定先去打湯站堡。
接下來爭論的重心就轉到了到底誰去打的問題上了。
從鳳凰城出兵,往安東城方向發起進攻的主帥人選,是濟爾哈朗指定的,就是多積禮,這個自不必說了。
但是,多積禮帶誰去,濟爾哈朗可沒說。
而此刻的鳳凰城內,除了給巴布泰、多積禮擔任護軍的為數甚少的清虜蟎洲披甲兵之外,可選擇的隻有兩支人馬。
一支人數更多,是鑲藍旗下朝人梅勒章京辛達理統領的那些高麗牛錄,約有兩個整編滿員的甲喇,外加三個不滿編的新編牛錄,共計三千八百餘人。
這十三個高麗牛錄,是如今鳳凰城內的駐防主力。
此外,就是多積禮本人名下管領的鑲藍旗下舊漢軍牛錄,隻有一個甲喇,即五個牛錄,名義上有一千五百人,
而直接指揮這五個舊漢軍牛錄的甲喇章京,名叫李明時,也算是鑲藍旗漢軍裡麵剩下不多的老將了。
因為多積禮已經決定了要先拿湯站堡開刀,所以多積禮的本心是希望帶著擁有烏真超哈牛錄的舊漢軍人馬前去。
畢竟舊漢軍裡的烏真超哈牛錄會用火炮,哪怕攜帶一門兩門重炮前去,快速打破湯站堡的機會也將成倍增加。
但是,讓多積禮心中糾結的是,眼下這些舊漢軍牛錄是歸在他的名下的,雖然並非世領牛錄,但作為鑲藍旗下管領這些舊漢軍的滿員,他也要多少在意一下這些人的損失。
過去漢軍牛錄來源廣,不值錢,說白了就是清虜八旗的炮灰隊伍。
但是現在,八旗漢軍來源緊縮,尤其是舊漢軍越來越少,這些人可比新附的那些高麗牛錄貴重。
再說有了新附的高麗牛錄以後,八旗漢軍尤其是舊漢軍牛錄的地位也有了提高。
眼下各旗所有牛錄當中,蟎洲牛錄的地位自然排在最高,其次則是蒙古牛錄,再次就是漢軍牛錄了,排在最末最底層的當然是新編的高麗牛錄。
畢竟有了新的大批量高麗牛錄充當炮灰,原先的炮灰隊伍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
當然,讓多積禮糾結的主要是他手底下直接指揮這些舊漢軍牛錄的漢軍甲喇章京李明時,在議事的時候跟鑲藍旗朝人梅勒章京辛達理杠上了。
辛達理主張讓李明時指揮的五個漢軍牛錄,跟著他們的管領主子多積禮,一起出城作戰,理由就是漢軍牛錄有火炮,戰力強。
而李明時則以鄭親王爺曾有令,不得拆卸鳳凰城上的重炮為借口,堅決主張讓辛達理統率高麗牛錄出兵。
巴布泰和多積禮威望不足,而且多積禮又左右搖擺,糾結不定,因此雙方相持不下。
於是昨天夜裡,拿到濟爾哈朗手書後,他們議了半宿,隻定下了由宗室出身的巴布泰親自前往蓋州請兵,以及多積禮率軍出兵後先打哪裡的議題後便草草收場。
到了十八日早上,巴布泰眼看要準備出發前往蓋州了,他必須在臨行前與多積禮敲定攻擊湯站堡的人馬隊伍,所以再次召集了幾個人到衙門大堂議事。
然而,一番征求詢問,辛達理與李明時還是原來的態度,這讓巴布泰頭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