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溫州模式(1 / 2)

630shu ,最快更新回到過去當富翁最新章節!

視察工作還在繼續,鄭山此時來到了一家冶煉廠,這是溪水銀行投資的一家企業。

不過不是在京城的俱樂部那邊投資,而是在溫州這邊,是鵬城那邊溪水銀行投資的。

現在的溫州還遠遠沒有後世那邊繁華,甚至都稱得上是窮苦。

溫州三麵環山,且多為山高壑深,甌江和飛雲江攔腰橫截,行路難不輸蜀道。

並且溫州直到一九七八年為止,國有資產的投資也僅僅隻六億,大型國營企業更是一個沒有,市屬1000人以上的中型國營企業隻有冶煉、礬礦、日陶、麵磚等7個,500—1000人的企業也不過區區20個。城市麵貌殘破不堪,基礎設施嚴重滯後,以至於“姑娘、小嫂挑著糞桶滿街跑”一直是溫州人羞於啟齒的心頭之痛。

不過就在前不久,《解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長篇報道《溫州三十三萬人從事家庭工業》,並配發評論員文章《溫州的啟示》。文中指出“溫州市農村家庭工業蓬勃興起,短短幾年,創造出令人矚目的經濟奇跡。

也正是從這裡開始,溫州的家庭工業正式邁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這家冶煉廠是屬於國有企業,不過效益實在是太差了,上麵原本是有意將他合並或者出售,再或者直接關停都行。

實在是每年虧損太多了。

不過關停一家國有企業關係到太多的事情了,首先就是工人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冶煉廠這邊上麵先是給換了一個廠長,看看效果,如果實在不行,那就真的隻能合並或者出售,要是這都不行,隻能關停了。

這個廠長叫做楊飛,三十來歲,算的上是年輕有為,他來到這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將廠子裡麵所有的資產做出了一個總結。

另外就是對廠子的工人技術做了一個詳細的評估。

最後拿著這些東西,找到了溪水銀行。

最終也說服了溪水銀行,拿出十萬美元出來,占據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這錢其實並不多,對於這個冶煉廠來說,其實也隻能算是杯水車薪。

隻是楊飛看中的不是這點錢,而是溪水銀行這邊的渠道以及服務。

很顯然,他這步棋走對了,再加上他的能力確實非常不錯,短短一年的時間,廠子就已經擺脫了虧損的狀態。

雖然暫時還沒有盈利,但距離真正盈利已經很近了。

這天楊飛在得知溪水銀行的大老板要過來考察一下,早就做好了準備。

不過當真的看到鄭山的時候,他還是有些愣神。

其實不管是誰,隻要是沒聽說過,或者沒見過的,都會有這樣的反應。

首先就是鄭山的年紀,其次就是鄭山的樣貌。

國內誰也想不到,已經在國際上打出名號的溪水集團居然是一個華夏人所有。

“老板。”看著溪水銀行的內地總經理費查一臉恭敬的模樣,楊飛才回過神來。

費查是中英混血,從小在英國長大,不過因為從小的教育問題,他對漢語也是一點都沒落下,對於華夏更是有著很深的認同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