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將自己的文章默寫出來先生看過之後,直言他不是書讀得不夠,而是見識太少,文章雖說辭采華麗卻內容空空,落榜實乃正常。
若繼續這樣下去,隻怕一而再再而三的麵臨落榜的結局,故而先生提議他走出去多看看多積累,讓自己的文章言之有物。
“嗯,雖說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說法,卻也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的說法,既然先生有此建議,那麼你自己是如何打算的?”蘇雲朵點頭表示自己對先生提議的讚同。
提起遊學,陸瑾華整個人都有了光彩,滔滔不絕地說起遊學的計劃。
雖說知道陸瑾華的心思,他必是打算趁著遊學的機會往勃泥城去探望陸達和小徐氏,並見一見還沒見過麵的小弟弟,可是這個時候北地實在不是個好去處,連忙打斷陸瑾華道:“如今已經十月,北地已經入冬,這個時候不建議你往北去。”
陸瑾華麵上不由一僵,他隻一心想去看看爹娘和小弟弟,還真沒考慮過北方的氣候與京城的差異,這也正是他生活經驗不足造成的思慮不周。
蘇雲朵也不再賣關子,索性提議道:“咱們東淩國地域遼闊,南北氣候差異相當大,有些南方地區終年無雪,甚至大冬日也隻需一件薄衫,既然你打算這個月就外出遊曆,倒不如先往南方去。
再說南方經濟發達,讀書風氣比之北方更為濃鬱,隱世的大儒也以南方居多,當然既然是遊學長見識,北地自然也是應該去看看的,隻是我本人建議待到春暖花開時再往北地去更好些。”
蘇雲朵這一番話,聽得陸瑾華連連點頭,大呼受教,逗得在花廳侍候的紫蓮抿嘴直笑。
陸瑾華自己都沒想到這次外出遊學居然差不多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
他聽從了蘇雲朵的建議,重新修定了遊學的線路,直到離鄉試隻有一個月時才從北地回到京城。
待到陸瑾華出發時,蘇雲朵才知道蘇澤軒和寧華有將與之同行,除了這三人以外,自然還有數名蘇氏族學的學子和百鳴書院的學子。
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除了各自身邊帶的小廝,蘇雲朵特地安排了一些護衛同行。
他們這一去就是差不多三年,隨同他們外出遊學的同窗好友從第二年春天開始就陸續有人回了京城,隻陸瑾華、蘇澤軒還有寧華有這遊學長見識三人一直堅持到了最後。
若非三人時有往京城來的書信,早早就確定了三人都參加這一屆鄉試,蘇雲朵還真是十分擔心這三人是不是在康雲牧場玩得樂不思蜀了。
將近三年的時間,三人從京城出發先往南方去,一路察民情訪大儒,自是收獲頗多。
原本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就開始往北地去見識一下風吹草動見牛羊的風景,卻在即將動身時改變了計劃,兩人脫離了遊學隊伍,往西南進了蜀地,真正見識了一番“蜀道難”。
在蜀地過了遊學在外的第二個春節,三人終於收拾行裝前往北地。
“姐,你那牧場可棒了!還真讓我們見識到了‘風吹草動見牛羊’的美景,烤全羊的滋味美極了!若是心裡有什麼煩惱事,隻需騎上馬在牧場跑上一圈,再多的煩悶也能立馬煙消雲散。”一向沉穩的蘇澤軒說起自己在康雲牧場的那些日子,整個人都疏朗起來。
聽得已經將近五周歲的歡哥兒直流口水:“好想吃烤全羊,好想騎馬。娘,咱們什麼時候才能去康雲牧場!”
蘇雲朵無奈搖頭,勃泥城哪裡是他們想去就能去的,去年她本是想趁康雲牧場第一次向朝廷移交戰馬的機會帶著歡哥兒一同去康雲牧場,也好讓他長長見識,卻在出發前查出有孕,隻得取消原本已經定好的行程。
伸手摸了摸兒子的腦袋,掂了掂懷裡剛過百日的樂姐兒,蘇雲朵臉上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去康雲牧場是儘早的事,嗯,得待你妹妹大些,帶著她一起可好?”
歡哥兒伸手摸了摸樂姐兒的小手,樂姐兒緊緊握住歡哥兒的手,咿咿呀呀不知說些什麼,片刻之後咧開無齒的小嘴笑了起來。
自樂姐兒出生,歡哥兒可寶貝這個妹妹了,到哪裡都要帶上樂姐兒,若是沒有樂姐兒同行,他寧肯不去。
要去康雲牧場,怎麼可能不帶樂姐兒,自是要帶著一起去的。
此後歡哥兒幾乎每日都要在樂姐兒麵前念叨數次,希望樂姐兒趕快長大,他們就可以去康雲牧場吃烤全羊,騎馬在草原上奔馳,他沒少聽爹爹說起草原上奔馬的感覺,據說再大的跑馬場也沒有在草原上奔馬的那種天高地闊一望無垠的感覺。
至於什麼叫“天高地闊一望無垠”,年幼的歡哥兒自是不懂的,可他能看懂陸瑾康臉上對在草原上騎馬奔馳的神往。
這年鄉試陸瑾華和蘇澤軒均以優異的成績名列桂榜前列,寧華有的成績略差些卻也上了燕山府的桂榜,他是寧家的第一個秀才,如今又成了寧家第一個舉人,得到喜報的寧家外公外婆喜得都合不擾嘴。
陸瑾華以優異的成績中舉,上門來議親的人頓時多了起來。
陸瑾華的爹娘雖說都不在京中,蘇雲朵作為長嫂卻也不好插手,隻得將那些有意向結親的閨秀理出一份名冊來交給安氏,由安氏卻定奪。
安氏自是明白這事不給交由蘇雲朵去辦,少不得要多費些心為陸瑾華長長眼。
陸瑾華一再申明自己暫時沒有成親的打算,待明年春閨之後再說。
安氏不想擾了陸瑾華備考的心情,隻得將此事先放之於一旁。
與陸瑾同齡的蘇澤軒和比他們隻小一歲剛從燕山府回京的新舉人寧華有自然同樣麵對成親的煩惱。
這三人長得都好,身邊都是既無通房又無侍妾,加之東明坊蘇氏和鎮國公府,還有寧家都有男丁四十無子方可納一妾的家規,自然都成了京城無數閨中少女競相爭取的良人。
雖說寧華有的家世要差了些,可是人家看中的是他的前途,更彆說寧家還有東明坊蘇氏和鎮國公府這兩個強大的姻親,前來打聽的並不比陸瑾華和蘇澤軒少。
隻是這三人想必對這種狀況早有預料,給家中長輩的答案如出一轍,都是表明自己暫時沒有成親的打算,待明年春閨之後再說。
自蘇澤軒年滿十五歲,寧氏就開始替蘇澤軒相看,自是有那麼幾個看中的,想趁著蘇澤軒中舉的喜氣來個喜上加喜,卻不被蘇澤軒接受,自是鬱悶得不行,少不得在蘇雲朵麵前埋怨蘇澤軒。
要蘇雲朵來說,彆說明年就是再晚幾年又如何,畢竟蘇澤軒也不過才十九,隻是這話不能與寧氏明說,隻得好言相勸,讓寧氏繼續慢慢地細細地相看打聽,為蘇氏二房找個最合適的長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