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萱(2 / 2)

大殷的教育,這些年來逐漸在全國普及的幼學,七歲上學,讀三年,要求學會簡單的讀寫算,免學費和食宿,但書本需要自己準備,向之前王家阿嬤就有貧困親戚,想省些書本錢,借了李祁小時候的書籍。

再有些閒錢的人家,覺得幼學不夠,還會送孩子去書院和女學,書院暫且不提,女學大多要學九年,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三年,根據自己情況來進行,學完的女子差不多就等待嫁人,還能幫扶家中產業,畢竟這種學校不是幼學那種免費的,沒點家底還真不好上完。

另外還有書院會招女學生,隻是會與男學生分開上課,大殷隻有三個書院加國子監、尚書坊有開設,這些女孩子大多是官宦女子,家人培養她們,完全是衝著女官去的。

在李祁的想法中,大殷目前的教育製度,完全算的上是一種雙軌製,普通人家的子女,就是幼學,書院或者女學,貴族家的子女是家學或者專門聘請先生上門,而且還有七歲以下的蒙學。

還有大殷最高的兩個學府,尚書坊和國子監尚書坊就完全是官宦子弟就讀,比如李祁那弟弟李元思,就在尚書坊,而國子監除開皇室之外,麵向全國招生,完全由成績進,每年的國子監招生都是一場腥風血雨。

當然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來自各地的平民學生不少,國子監內各高官子女也多,李祁還真不信這些高官子女都是考進去的。

而陳靜萱就是上的當然是普通的女學,本來家中都給她談好親事,就等她畢業就成親,而一直在學校的陳靜萱回到家裡才知道,她父母居然給她定親了!

簡直晴天霹靂!

陳靜萱家中也是略有薄產,又從小受到父母寵愛,她以為至少這種婚姻大事會跟她商量,自然各種不從,鬨了幾個月,還是受不了愛女日日哀求,隻能上門退了親,還給陳靜萱開了女戶,也就是陳靜萱是他們陳家家業的繼承者,不管日後嫁人也好,男方入贅也罷,她都成了大殷法律上獨立的個體。

陳靜萱想來京城找工作,自然就向她們陳家在京城發展的人家打聽,找到了秦祿明這裡。

李祁聽完沉默不語,或許,這位陳靜萱的舉動在老一派看來就是目無尊長、乖張叛逆,擱在前朝,那是要浸豬籠的存在,可就是無數個陳靜萱,才讓大殷女子更加活力,地位更高,也是她們,讓大殷更加強大。

“所以,現在情況就是就是,書院學生們都在準備開學,人們對於北方戰事的討論也並沒有帶動《梁丘傳》的購買,還有其他書院各類新書和宣傳的壓製,導致《梁丘傳》並沒有如同想象中的那樣大賣。”

陳靜萱最後總結了《梁丘傳》麵臨的困境,著實讓秦祿明和李祁有些尷尬。

“咳咳,其實,整體售賣還是非常不錯的,目前已有多家外地書局、書肆聯係我們,希望能購買《梁丘傳》,進行外地銷售。”

“這個我知道,我隻是想問,你們跟其他書肆,以及各酒肆、酒樓、戲院、說書人,以及在京城負責公告欄的人有過聯係嗎?”陳靜萱翻弄著手中賬本,“沒看到這類支出啊?”

陳靜萱抬頭就見兩張尷尬、迷茫的臉。

“你們……沒有聯係過?”

秦祿明、李祁……搖搖頭。

“《梁丘傳》能賣出這樣的成績,還真是李公子才華橫溢啊。”

雖然受到了誇獎,然而李祁依然覺得那裡不對,“書肆賣書需要我們去各處宣揚,之前確實是我和李兄忽視了。”

陳靜萱拿著手中賬本,這豐來書肆的問題比她想象中的的大不少,來之前她隻知道,書肆是個沒經驗的公子哥表弟開的,但既然是個公子哥,再沒經驗,手下的人總該明白吧,她作為親戚,核對賬本,幫忙管理管理手下就夠了,誰知道,連最基本的銷售環節都不完整。

這屆親戚,有點難帶。

陳靜萱陷入沉思。

作者有話要說:大佬來了

以及我弄了個封麵,覺得還不如係統自帶,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