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5章 國家級貧困團(1 / 2)

大國軍墾 大強67 3781 字 2個月前

八團的駐地在和兵團所有的團場一樣,和地方一個縣城在一起。這個縣城叫做溫城。這裡因為氣候和自然條件等原因,屬於國家級貧困縣。

而兵團人是不會和老百姓爭地的,所以好的耕地和草場都讓給了百姓。甚至包括他們自己改造好的一些良田。

土地承包製以前,兵團戰士的生活還過得去,因為他們是掙工資的,每個月都有固定收入,所以溫飽還是不成問題的。

隻是兵團開始改革之後,他們的生活已經開始每況愈下。本來上級單位體恤他們這邊的特殊情況,一直對他們就有補貼。

而且無論是放牧還是種地,賠了錢的情況下,第二年他們購買羊羔或者種子化肥的錢,上級也會給他們補助。

這樣的情況一直維持到2000年,可是大環境下,上麵總不能無限期的這樣扶持下去。於是便徹底不管了。

隻不過撒手一年,八團這邊的人大部分堅持不下去了,紛紛開始出外謀生。

師裡一看這情況不行,趕緊向上級申報,從此兵團出現了第一個國家級貧困團場,享受國家補貼。

隻不過那點補貼對於這裡的戰士來說,隻是杯水車薪,隻能夠維持生活。這也是王淑琴選這裡做試點的最重要的原因。

王淑琴並沒有讓師裡人送,而是自己開著車帶著兩個專家和秘書去了八團。

等到了團部,王淑琴就覺得鼻子一酸,如今都2004年了,竟然還有這樣的地方,團部駐地,除了團部,醫院,學校幾個重要單位外,彆的地方還都是低矮的土坯房。

整個團場竟然沒有一個工廠,所以團部裡也沒有多少人,隻是一些老人懶洋洋的待在街邊。

本來活潑好動的孩子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肚子裡沒食,竟然也沒有嬉笑打鬨,安靜的陪老人在那裡做著。

而這些老人明顯都是老戰士,因為他們身上穿的都是已經洗的幾乎沒了顏色的舊軍裝,臉上的皮膚粗糙的如同胡楊樹的樹皮。

王淑琴下了車,走向那些老人們,老人們看見王淑琴的車也站了起來,都是老戰士了,自然看見車就大概知道這是上級機關來的人。

“老同誌,吃飯了嗎?”王淑琴猶豫半天,也不知道這個招呼該怎麼打?就問了一句中國人的習慣問候語。

領頭的那個老人個子很高,但是極瘦,王淑琴都有些擔心一陣風就能把他吹倒。

昨晚住在了師裡,所以趕到這裡的時候,已經十一點了。

“沒吃,又不乾活,就不浪費糧食了,中午一起吃吧。”

因為時差原因,北疆人的午飯都是兩點吃,隻是王淑琴聽到老人說的話,心中又是一酸。

老人們覺少,大多起得早,熬到中午那得多難熬?

王淑琴叫秘書去車裡拿了一些零食遞給老人,老人卻搖搖頭:“小同誌,我也是老兵了,餓幾頓不會有事,更何況午飯就快到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