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很快就傳開來,才剛混了個風生水起的忠毅伯府,突然就又成了京中一大笑話,可教那些愛看熱鬨的人看了個興高采烈。
這事兒傳得連深居宮中的太後都聽說了,宮中負責教導公主、郡主禮儀閨範的司儀女官大概有十幾個,其中姓許的嬤嬤卻隻有一位,太後對她還有些印象,因為許嬤嬤在成為司儀女官之前,在太後跟前伺候過一段時間,後來被方太妃給討了去,送進順王府當了方太妃的親孫女紹惠郡主的教養嬤嬤。
再後來,紹惠郡主出嫁,許嬤嬤在回宮和陪嫁的兩個選項間,選擇了回宮,太後念她教養郡主有功,就讓她當了宮中的司儀女官,隻是宮中如今隻有三位公主還未出嫁,司儀女官卻有十幾個,除了其中三人被指定派到公主身邊,剩下的**人,又多被各家王府求走,隻有許嬤嬤一人,目前是閒下了,卻不知怎的,竟到忠毅伯府去了幾日,想是伯府太夫人托了宮中某位妃嬪說項,怕是不知許了多少好處呢,但太後又不覺得伯府那位太夫人有這樣的麵子,因此聽說這事後,不免有些好奇,這去了又回,怎麼看都像故意整治伯府似的,彆是伯府得罪了什麼人吧。
當然,以太後的身份地位,就是好奇也不能直接召了許嬤嬤來問這麼點子雞毛蒜皮的小事,可太後身邊不缺眉眼靈活擅長察顏觀色的人啊,馬上就有人趁著不當值的時候,拎了點零嘴找許嬤嬤閒嗑叨去了。隻是許嬤嬤卻是個嘴緊的,零嘴沒少吃,話風兒卻是一絲沒漏。但宮中待久了的人,哪個不是心有九竅,一個眼神都能琢磨出花兒來,許嬤嬤嘴風再緊,卻還是讓人揣摩出了幾分。
許嬤嬤絕對不是為了賺那麼點養老銀子才去的伯府,若是為了這個,哪裡就不能說了,至於口風這麼緊麼。
那麼就可以確定了,確實是有人請托了許嬤嬤去伯府,但請托之人,不是宮中某位妃嬪,因為基本上宮中叫得出名號的妃嬪,都派人過來跟許嬤嬤閒磕叨了。好奇心人皆有之,連太後都好奇了一把,何況是妃嬪,打聽清楚了,她們也好到太後跟前賣個好兒,多點能聊的話題不是,皇帝仁孝,若她們能得了太後的青眼,那麼皇帝也肯定能多召幸她們幾回,這也是宮中爭寵的一種手段。
可惜許嬤嬤口風實在緊,旁人打聽不到,也就算了,爭寵的手段多的是,一個不行,還有下一個,但也有妃嬪沉不住氣,覺得許嬤嬤這是沒把她們放在眼裡,少不得就在小黑本上給記了一帳,逮到機會就跟許嬤嬤清算。
宮裡很多人都覺得許嬤嬤這是犯傻了,口風守得這麼死,擺明了是得罪人的,連太後宮裡的人來打聽都不吭聲,靠山都不要了,不是犯傻是什麼,有那些心眼不怎麼好的,就幸災樂禍等著看她的下場,也有與許嬤嬤向來交好的,暗暗的提醒她。
但是很快榮國公鄭秀就親自求到了太後跟前,把許嬤嬤給要走了,這個突兀的轉變,可把宮中那些等著看好戲的人驚得下巴掉了一地。
然後才有人想起來,許嬤嬤在太後宮中的時候,是貼身照顧榮國公的女官啊,從榮國公入宮一直到到出宮,許嬤嬤照顧了他整整九年,怪不得敢把嘴咬得這麼死,她的靠山不是太後,而是榮國公,在宮裡得罪了一大波主子又怕什麼,榮國公把她要走,帶回榮國公府裡供起來,宮裡的妃嬪們又能拿她怎麼樣,彆說是妃嬪了,就是皇後也隻能乾看著。至於太後,那是就差沒把天上的月亮都摘給榮國公的主兒,榮國公來討人,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