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太不公平(1 / 2)

五月份的最後一個周末,《地牢圍攻》在北美全麵上映,由於之前引起的一係列爭論,導致熱度急劇升高,首周末開畫影院由最初的2500家左右增加了2920家。

在很多影評人的評論中,不但這屆觀眾不行,這屆院線也不行!

《地牢圍攻》本來就是全方位的爛,又與影評人結下如此深仇大恨,其享受到的待遇可想而知。

北美上映第一天,以收集影評人影評作為評分依據的爛番茄網站上麵,《地牢圍攻》成為了最為引人矚目的電影。

因為這部影片刷新了爛番茄的各種記錄。

《地牢圍攻》在爛番茄上標記為腐爛,指數低至史無前例的百分之三!影評人平均打分23分!

用《好萊塢報道者》專欄影評人托德-麥卡錫的話來說,《地牢圍攻》就不應該立項,不應該拍攝,更不應該上映。

《洛杉磯時報》的專欄影評人肯尼斯-圖蘭如此說道:《地牢圍攻》這樣的電影出現在影院中,是整個電影產業的悲哀和墮落!

著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沒有直接評論這部影片,隻是留下一句話:我以評論《地牢圍攻》為恥!

《地牢圍攻》的各種口碑,不出預料的全麵淪陷。

imdb上麵,《地牢圍攻》的用戶平均打分下滑到了3.5分。

即便是寶哥後援團的成員,烏維-鮑爾版塊評論組的成員,基本也沒有人打分在5分以上。

《地牢圍攻》確實爛出了風格,爛出了特色。

在最能反映影片觀眾口碑的ema score方麵,影院觀眾現場打分為“e”,用ema score的衡量標準來說,就是不應該被拍出來的爛片。

一般情況下,影院觀眾現場打分為“e”的電影,商業上的表現會慘痛的叫製片方不忍心去看。

“賴特,你覺得這個數字能實際反映出影片的真實市場狀況嗎?”

拉斯維加斯百麗大酒店的一間豪華套房中,ema score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艾德-明茨看著手中的報表,問自己的手下:“預測首周末票房1600萬美元,北美票房落點4000萬美元?”

賴特-索伯斯基說道:“《地牢圍攻》的觀眾打分為e,按照我們的計算公式,影片的票房會更低。這已經根據影片引起的火熱動態,翻了數倍。”

艾德-明茨搖頭:“我們根據影院觀眾現場打分的計算公式準確率是非常高,但你們的工作方式是不是有點僵化?並不是每一部電影都適合套入計算公式,《地牢圍攻》是我們的公式根本計算不出來的那種片子。”

“可是……”賴特-索伯斯基一直對ema score由現場觀眾打分進行票房預測的計算方式深信不疑:“這套公式讓我們預測對了無數電影成功或者失敗。”

ema score直譯過來就是觀眾評分,這家公司可以說是全好萊塢乃至全北美最權威的電影市場分析機構,其調查分析不涉及影片的藝術或者其他專業評分,隻針對市場。

對於艾德-明茨這個名字,普通影迷甚至資深影迷都無比陌生,隻有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才知道他和他公司的能力。

他從來不參加任何首映禮,好萊塢的權力榜單上從來不會出現艾德-明茨這個名字,但是他在過去數年對整個好萊塢電影工業做出了一個巨大貢獻──他創辦的emascore電影市場調研公司為整個業界提供了無法估量的票房參考信息。

不同於職業影評人或者媒體,emascore完全以市場作為參考,往往在觀眾看完影片之後立即進行調查,根據這些觀眾口碑做出的評分也是最好的一線市場數據。

emascore的評分很容易理解,a即是成功,b就是還可以,比較滿意,c就是壞消息了,意味著票房慘劇即將發生,一般剛上映的影片觀眾極少會給出d以下的評分,如果有影片拿到,基本意味著它根本不該出現在影院裡。

雖然已經年屆六十,但艾德-明茨不僅沒有退休的意思,還保持著親自到影院看電影,體驗一線市場的良好習慣,不過在觀看眾多主流商業大作之餘,他也會挑選一些小成本影片觀看。

艾德-明茨說道:“總會有特例。”

賴特-索伯斯基問道:“那《地牢圍攻》的數據……”

今天白天,艾德-明茨已經看過《地牢圍攻》,也關注過各種新聞動態,特彆是互聯網上堪稱熱火朝天的討論。

他緩緩說道:“北美首周末票房可能接近3000萬美元,北美票房落點應該在7000萬美元左右。”

“這麼高?”賴特-索伯斯基也看了片子,對爛到滿屏幕都是屎的《地牢圍攻》實在沒有半點信心:“這片子真的很爛。”

艾德-明茨緩緩說道:“你忘記當年的《女巫布萊爾》了?這片子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