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重要的是(2 / 2)

其實從第一部起,就存在一種批判的聲音,認為死神根本就不存在。

一部電影誕生了,可以選擇不看。

而當觀眾選擇了看,那麼在看的時候,就要承認電影存在的前提,也就是電影裡麵所設定的概念,人物背景。

比如看《死神來了》時,認定這世上沒有死神的存在,那麼這部片子壓根就不應該存在了,因為連他裡麵一切的東西之所成立的前提條件都否定了。

比如說,在看傑克-陳的《警察故事》,看時就承認了陳家駒是警察這個概念,所以才能繼續看下麵的情節。

如果觀眾一開始就問:“他為什麼是警察?”“人家考上了警校,然後就是警察了。”“那他為什麼要考警察?”“那你tmd去問陳家駒去。”

這並不誇張,隨著互聯網漸漸興盛,未來杠精會雨來越多,而且大多都是天王老子親臨也說服不了的那種。

即便是未來的墨西哥三傑之一作為導演,《死神來了2》也絕對算不上優秀,但這種中小成本的續集商業電影,首要就是讓目標觀眾群體能夠看得爽。

其餘的都是次要的。

電影放映剛結束,來自ema score合作公司的現場調查人員,就開始收集首映觀眾對於影片的第一時間評價。

“能打一個b吧,總體來說還不錯。”

一位二十五六歲的男觀眾結果調查人員送上的小禮物,大咧咧說道:“影片能嚇到我,這很不錯,而且看完以後,我感覺整個世界都是滿滿的惡意。”

那名調查人員隨後又找上了另一位觀眾,這名觀眾評價差不多:“b+或者a-,我決定,回去之後在家待幾天,不出門了,免得神經兮兮的。”

由於參與首映的要麼是受到第一部影響的影迷,要麼是愛好這種類型的觀眾,現場調查得來的評分都偏高。

“看完電影有點恍惚,擔心出門就飛來橫禍。”

當調查人員找上兩個一起觀看電影的大男孩時,其中一個不滿的說道:“一般般吧,沒有新鮮感,太套路化了,一看就知道要不停的死人。”

另一個人的看法卻截然不同:“我知道他們都會死,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死的過程很精彩。劇情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殘酷血腥的片段很過癮。幾個人死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從開始到結束一直有人死就能看得爽。”

這也是很多喜歡這種類型恐怖片的影迷的看法。

像傑森和弗萊迪之類的,拍了那麼多部還有市場,足以反射出某一批觀眾的喜好。

就像有部分觀眾非常清楚,電影裡的腦殘青春片橋段非常套路化和缺乏誠意,仍舊去樂滋滋的看一樣,血腥恐怖片從來都不缺乏受眾。

而且相比起係統類型的片子,血腥恐怖片隻要控製好成本,按照慣有的模式化拍攝,賠本的風險反而相對比較小一些。

首映式結束之後,使館影業繼續推動宣傳攻勢,《死神來了2》也開始在北美大範圍上映,實際開畫影院數接近了3000家。

作為大賣電影的續作,這部影片明顯比《生化危機》和《黑夜傳說》更有優勢。

出乎羅南的預料,《死神來了2》的口碑全麵超越了第一部。

在使館影業網絡宣傳部門的推動引導下,互聯網上叫好的聲音占據了多數。

“比第一部看得更帶感,這應該歸功於血肉橫飛的死亡畫麵更具感官刺激。”

“覺得這個續集還不錯。第一部憑著新鮮感給了好評,第二部卻有對第一部的拓展延伸補完利用,所以還是挺給力的。”

“影片充斥著巧合下的血腥,逃脫不了的命運,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小物件都可能引向一條不歸路。電影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安全教育的作用,相信看過以後大家一定會注意,不要亂穿馬路、不要走在廣告牌下麵、不要試圖衝進快關起來的電梯、不要讓水接近電器、不要忽視逃生的梯子等等。”

爛番茄方麵,這部續集竟然有近百分之六十的新鮮度,影評人們或許也被死神嚇住了吧?

敢打差評?打差評就被鋼筆插死,被迸發的鍵盤砸死……

死神可是會發動致命打雞的!

觀眾方麵的評分很不錯,imdb超過5000名用戶評分7.4分,ema score院線觀眾現場打分平均為b,而且預測北美票房成績應該會與第一部持平。

票房方麵的表現確實不差,北美開畫首日,《死神來了2》從接近3000家影院裡麵,拿下了1180萬美元票房,力壓同期上映的《精靈鼠小弟2》和《八腳怪》,拿到了當日的票房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