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悼念浪潮(2 / 2)

“謹以此片紀念現代政治驚悚之父羅伯特-陸德倫先生!”

這場活動,隻是全美眾多紀念羅伯特-陸德倫的活動中的一場,從五月份到六月中,有多場類似的活動在全美各地舉行。

互聯網上麵,以羅伯特-陸德倫的紀念網站作為核心,以《伯恩的身份》作為第一推廣要素,引起了無數網友關注。

不管怎麼說,羅伯特-陸德倫在八十年代時確實是個非常厲害的作家。

這樣的運作當然逃不過明眼人的視線,但沒人公開出來說什麼,更不會有人說悼念羅伯特-陸德倫不對。

整個社會,對待已經離世的前傑出人物,都異常寬容。

這可以說是堂堂正正的宣傳,最有可能出現意外聲音的是羅伯特-陸德倫的家屬,但羅伯特-陸德倫的家屬同樣參與到了悼念活動當中。

“我的父親並沒有真正離開這個世界,他依然活著。”

麵對電視鏡頭的采訪,羅伯特-陸德倫的兒子看著現場悼念父親的人群激動的痛哭流涕:“他活在《伯恩的身份》裡,活在《伯恩的霸權》中,活在每一個喜歡他作品的讀者的心底,我為我父親感到驕傲!我父親看到這一幕,也會為他的成就而驕傲!”

經過使館影業宣傳部門長達三天的突擊培訓,羅伯特-陸德倫的兒子,表現的真的很出色。

一方麵是真情流露,另一方麵也是受到了現場氣氛的感染。

這種眾多人群聚集在一起的集會,隻要適當引導,某些狂熱情緒太容易傳播了。

電視台方麵,關於羅伯特-陸德倫的紀錄片也在播放,儘可能多的吸引到潛在觀眾。

對於一部商業電影而言,一位離世的名人,很多時候比活著的明星有用處。

關於羅伯特-陸德倫的悼念已經形成了一股小浪潮,甚至是慣性,就算有人想要喊停,處於其中的書迷乃至後來加入的路人們,也很難停下來。

離世的人太容易被神話,說《伯恩的身份》開創了間諜的一個時代,現在都沒有人站出來公開反對,哪怕有什麼話,也要等這段輿論浪潮過去再說。

與此同時,使館影業的正常宣傳手段也在進行,各種關於《諜影重重》的消息不斷向外放出,以保羅-格林格拉斯和馬特-達蒙為首的劇組主創人員,除了參與羅伯特-陸德倫的紀念活動之外,各種宣傳通過就沒有停過。

劇組在參加各種宣傳節目時,也竭力互相吹捧和自我吹捧。

這邊,保羅-格林格拉斯在接受《綜藝》采訪中盛讚馬特-達蒙:“我們製作了一部很棒的間諜影片,充滿驚悚、懸疑,而且打破常規。選擇馬特作為主演是具有挑戰性的,但最後他證明了這是個絕佳的選擇,詮釋了一個反傳統的銀幕動作英雄。我都迫不及待想跟馬特繼續合作下一部影片了。”

那邊,馬特-達蒙接受《好萊塢報道者》采訪時,就回讚保羅-格林格拉斯:“試鏡之前,製片人羅南-安德森給我打電話,讓我觀看一部名為《王牌特工》的電影,我發現影片真實得讓人感到如同身臨其境,那片子的導演就是保羅,我看過後立即給羅南打電話,我一定要出演伯恩,這個角色就是我的。”

演員嘛,幕前幕後的話,都不能當真。

相比於保羅-格林格拉斯這個略顯保守的英國導演,作為明星演員的馬特-達蒙更懂得自我吹捧:“這次拍攝,我必須突破以往的形象,因為我看起來太年輕,不像個冷酷的殺手,這是一個有所突破的好機會。開拍前我接受了嚴格的訓練,以便讓我的表演更有說服力。”

為了宣傳需要,連一向不怎麼在媒體麵前露麵的羅南,也作為製片人接受了abc電視台記者的采訪,並且重點提及了馬特-達蒙:“從一開始我就認為由馬特-達蒙來扮演伯恩再合適不過,這個角色非他莫屬,因為每個人都知道馬特扮演的角色都是好人,馬特的身上會投射出善良的光芒,所以如果讓他來扮演具有著黑色背景並且無所不能的殺手,那麼這個角色一定會很有戲。”

羅南在應該擼袖子上場的時候,也不會含糊。

宣傳中的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強調《諜影重重》與過往特工動作片的不同。

“為營造出真實、紀錄片式的影像風格,導演在大多情況下都用手持攝影機拍攝,並將色彩柔化,不惜任何代價拒絕電腦的介入,其中所有特技鏡頭均為真實拍攝。”

這點會成為係列影片的賣點之一。

另外,該蹭熱點的時候就要蹭。

“與《007》係列和《碟中諜》係列不同,這部影片中伯恩使用的所有裝置都真實存在,而且普通人都能買到。”

六月份的第三個周末,在悼念羅伯特-陸德倫的輿論浪潮中,《諜影重重》的北美也是全球首映式拉開了大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