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出乎意料(求訂閱)(1 / 2)

使館影業原本的一個儲物間裝修一新,改造成為了辦公室,由於放置了二十多個工位和相應的工作用電腦,顯得稍微有點擁擠。

這裡就是成立不久的網絡宣傳部。

“我們的市場調查中,連受眾很小的文藝片計算在內。”羅南跟大衛-比利亞進了辦公室,低聲說道:“在所有電影觀眾中,有三分之一是不到二十歲的青少年,超過三分之一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三十歲以上的觀眾隻占另外的不到三分之一。”

大衛-比利亞接話道:“《死神來了》的受眾是三十歲以下的觀眾群體。”

羅南又說道:“隻要能贏得部分三十歲以下觀眾的歡心,《死神來了》就能成功。”他看了眼電腦屏幕前忙碌的員工們:“互聯網已經在北美普及,使用者中年輕人占大多數,我們在傳統媒體上沒有優勢,但在互聯網上,我們與大公司的差距要小一些。”

“實際上,經過《女巫布萊爾》的成功。”大衛-比利亞很自信:“我們的互聯網宣傳已經走在了業內前列。”

羅南笑了笑,說道:“《死神來了》已經上映了,讓我們的人冒充電影發燒友們,去各個電影類網站和熱門論壇活動,勾起更多人的興趣。”

至於三十歲以上的人,羅南沒有做針對性的部署,這部分人思想成熟,在觀影選擇上相對來說已經形成了各自的偏好,不是喜歡的那一類型電影,很難打動他們。

讓青少年去影響父母,然後全家一起去看恐怖片,那也不現實。

一家人集體去看恐怖片,想想都覺得驚悚。

全家歡電影和恐怖類電影用的口碑營銷方式完全不同。

跟著大衛-比利亞來到一個年輕人後麵,羅南看了眼他的電腦屏幕,一篇寫滿字母並且搭配著幾張《死神來了》網絡劇照的帖子,剛剛發了出去。

那個年輕人轉回身,站了起來:“總監,董事長……”

大衛-比利亞向羅南介紹道:“董事長,這是網絡宣傳部的比爾-默滕斯。”

羅南稍作打量,這人長相非常普通,屬於扔到人群中最不起眼的那一類,年齡不算大,目測應該沒有二十五歲。

“你好。”羅南跟他握了下手。

大衛-比利亞介紹道:“比爾是在《女巫布萊爾》宣傳期間進入的公司,他之前有個網絡工作室,與我們合作之後,帶領團隊加入了使館影業,《女巫布萊爾》的網站和開始階段的宣傳推廣,全是由比爾和他的團隊完成的。”

羅南滿意的說道:“做的不錯。”

比爾-默滕斯似乎不太擅長與人打交道,撓頭笑了笑。

“遇到困難及時跟大衛反應。”羅南對於這個網絡宣傳部很重視,又提醒道:“注意法律問題。”

比爾-默滕斯保證道:“我們做的都是合法合規的,互聯網言論自由。”

羅南又跟他握了下手:“你們忙吧,我就不打攪了。”

其實這個網絡宣傳部門,現在更接近於前世的網絡水軍,像那些正規的互聯網廣告,都要花錢購買,也不會交給他們做。

羅南出了這間辦公室,比爾-默滕斯讓手下人暫停手頭的工作,彙總了下《死神來了》目前在互聯網上的形勢,重新分配任務之後,又陷入了忙碌之中。

短短一上午的時間,他和他的手下連續更換賬號,迅速將《死神來了》的imdb觀眾評分從7.2刷到了7.8分。

這個年代,imdb的評分機製不算完善,能動手腳的地方太多了。

網頁直接顯示的評論欄中,更是一片好評。

“《死神來了》的情節很緊湊,影片的視角也很獨特、題材新穎、人物畫麵飽滿,劇情也無可挑剔,一步步承接的自然妥當。影片給人最大的震撼在於兩個心理暗示,一是你身邊每一件隨手可見的生活用品都可能將你置於死地;二是如果你躲過了一場災禍那你就更應該絕望了,因為下一個就是你。”

不僅僅是imdb,各大論壇上也充斥著水軍部門的帖子。

原本就有看過影片的影迷發燒友到處傳播關於《死神來了》的消息,水軍部門在互聯網上各種推動,讓影迷發燒友們的傳播度進一步擴大。

而且有些影迷發燒友,真不愧於發燒友這個名字,隻是看過一遍午夜場,已經頭頭是道的分析起了影片中相對隱秘的環節。

一位叫做傑瑞的電影博主就在自己博客上評論,說《死神來了》的劇情和鏡頭中,存在大量暗示性片段。

“這部影片在片頭就對後續的所有情節做了暗示。”

“窗戶中映出的像機翼的圖像,在雨中似乎搖曳不穩,預示之後的飛機事故;吊著的玩偶在地上的影子像一個被吊死的人,預示托德的死狀;雜誌上的圖片顯示法國大革命的斷頭台,預示比利的死狀;雜誌上的圖片顯示一位倒在血泊中的女人,以及被刀子插中胸部的人,預示柳敦老師的死狀;圖書《推銷員之死》的封麵是一個人後麵有一個大牌子的圖案,預示卡特的死因;艾利克斯的媽媽在收拾行李時撕掉箱子上的標簽,意味打開了大災難的開關……”

《死神來了》似乎給這位狂熱的影迷留下了異常深刻的印象,不止是片頭,他還分析了每個人死前的各種鏡頭,關於暗示寫了足有一大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