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萬帆一次性下單就是上萬片,但是這些解碼芯片從米國運到華國再分散到這些製造商手裡,中間有一個時間差。
彌補不了這個時間差,你上再多的人也沒什麼用。
如果自己能生產這些解碼芯片和機芯,就沒這種短板。
可惜在電子方麵,自己手下人才匱乏。
彆說自己手下,此時整個華國在電子領域方麵也是人才凋零。
這主要源於八十年代末期,國家對整個電子行業的釜底抽薪政策。
這才過了五六年,就已經看出這個政策帶來的缺陷。
等過兩年大學生進入勞務市場,萬帆準備招收一批電子和計算機方麵的大學生,來組建自己的電子科研部隊。
影碟機雖然達不到計劃中的產量,但起碼可以彌補四驅車轉移後產生的利潤空白。
萬分相信這種情況持續不了多久,因為上一次從九六年開始,一年幾百萬台影碟機的產量說明硬件方麵不存在短板。
那時候,國產的機芯和芯片也扛起了一片江山。
如果硬件上能保證充足的供應,他手下這些工人技術熟練以後,一個人一天裝出十台八台影碟機並不是什麼難事。
那為什麼自己不找人做這些芯片呢?
這塊解碼芯片其實在技術層麵來講,並不算什麼高端產品,就算華國現在電子產業方麵人才凋零,但是做出這麼一塊芯片,如果有錢投入,似乎也不應該太難。
京城曾經有很多六七十年代著名的電子廠,他們當時的水平並不落後於歐美,隻不過就是在最近幾年政策不支持後被人家落下了。
如果國內有啟傑能做出這種解碼芯片,還看老外的臉色乾什麼?
至於知識產權,在華國沒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那都是擦屁股體的一類的東西。
愛跟誰說知識產權就和誰說去。
一念至此,萬帆就打電話找趙永泉。
這種事情自然都找他,本身他就是迎接機場的股東,他在京城住,想找這些電子廠屬於近水樓台,不找他找誰?
趙永泉在那邊接了萬帆的電話。
萬帆把影碟機生產的情況彙報了一下,告訴他按照現在這個進度,一個月兩個人一共才能賺三十多萬,而影響產量的因素就是解碼芯片的供應不足。
“兄弟!這個我也沒有招,芯片從米國坐船到運來,是有周期性的,它自己又不會飛。”
“我知道這個情況,我想說的是京城有很多七八十年代著名的電子廠,據我所知現在有些電子廠還存在,vcd機上用的解碼芯片不屬於什麼高精尖的東西,如果有人真心要做的話是可以仿製出來的。”
“你的意思是讓我去找這些電子廠,看看有沒有能做出這塊芯片的唄?”
“趙哥!這就是我願意和你打交道的地方,和聰明的人打交道,會省去很多口舌。”
“少給隻灌迷魂湯,說要我怎麼做吧?”
“你先拿著這塊芯片到京城這些廠家去問問,當然肯定沒有一個廠家現在能做出來。要讓他們分析做出這塊芯片需要什麼樣的技術,多少經費多長時間?從中選擇一個你認為能做出這塊芯片的廠家,咱們可以進行資金扶持,當然,這個資金扶持是有一定數量限製,不能超過一條線。”
如果研發這塊芯片需要上千萬的資金扶持,那就不如老老實實地等著船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