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將在這裡呆二十天,傳授vcd的組裝技術。
雖然千帆實業的員工對vcd 一無所知,但學習起來卻感覺難度不大,怎麼說以前他們也是擺弄四驅車的,多少也是算技術活。
在萬燕來的技術人員培訓千帆實業員工的同時,根據他們帶來的設備清單,製作vcd的設備也開始不斷到達。
對萬帆來說,時光的流失,仿佛像日夜不停歇的流水一樣。
似乎隻是一眨眼的時間,十月份也過去半個月了。
趙永泉打來電話,讓萬帆去參加他電動自行車的開工典禮。
作為湧泉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股東,萬帆自然是要參加的。
於是,在把家裡的事情安排完畢後,他和欒義軍踏上了去京城的路。
萬帆到達京城是十八號,趙永泉親自到機場接機,然後直接就把萬帆帶到了工廠裡。
湧泉實業有限公司這大牌子已經掛上了,隻是被紅布蒙著。
車間裡的所有設備也都全部安裝調試完畢,甚至還進行了試生產。
電控設備趙永泉在京城找到了替代廠家,但是電機和電池卻沒有找到替代廠家,就隻能從紅崖運輸而來。
不過與一輛卡車隻能裝五十輛電動自行車相比,一輛卡車裝蓄電池和電機就比裝電動自行車的數量多多了。
十輛卡車跑一趟紅崖拉回的這些部件,幾乎就夠湧泉貿易公司生產半個月了,因此他車隊的工作量大大降低。
萬帆參觀了永泉實業試生產出來的電動自行車。
這些電動自行車初期也將掛千帆的商標,後期會有趙永泉自己的品牌車出現。
“這些生產出的自行車全部合格嗎?”
“這些當然都是合格的,不合格的都回車間重新處理了。”
在車間裡,萬帆看到趙永泉招收的工人年齡幾乎都在三四十歲之間,而且一眼就能看出她們是那種技術嫻熟的工人。
起碼在操作機床上能看出他們都是老工人。
千帆實業還有十多個技術人員在這裡,和這些工人打成一片,不時的能看到他們熱火朝天地在交流什麼。
“這些工人都是今年下崗的工人,我沒有招很多年輕人,主要是因為這些老工人都需要養家糊口,先給他們其中部分人一個機會,起碼解決他們家庭的吃飯問題。再一個這些老工人都是技術比較嫻熟的成熟工人,讓他們看看圖紙就可以加工部件,這也是這個企業能這麼快開工的原因。”
兩人一邊走趙永泉一邊給萬帆介紹寫工人的情況。
萬帆不住點頭。
趙永泉這麼做無可厚非,去招聘到了技術嫻熟的工人,也幫他們解決了剛下崗時沒有經濟收入的窘迫環境,算是雙贏的局麵。
“差點忘了,還有一個消息要告訴你。白雪在朝陽區開了第三家分店,開業的日子是二十一號,她可是叮囑我,你必須得到場!嘿嘿嘿嘿!”
趙永泉這笑聲有點不正常,怎麼像幸災樂禍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