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價格出售,我也要一輛。”又一個中年人生聲了。
“那剩下的一輛我要了。”最後一輛也有人覬覦了。
萬帆向劉二那個做批發的朋友遞了一個眼色。
“九萬三,三輛車我打包了。”劉二那個當地的朋友站了出來。
一出來就擲地有聲,三輛車他全要了。
萬帆感覺自己是外地人,要買車有可能會遇到一些不可知的阻力,因此就把劉二的那個朋友帶來了,由他出麵把這三輛車買下來。
“這誰呀?竟然要把這三輛車全買走?”
“你都買走了我們豈不是兩手空空了?不行!我得加價了,三萬一千五。”
“算我一個。”有人附和。
剛才最後一個要車的沒有附和。
“九萬六,還是三輛打包。”劉二朋友乾脆利索地又一次出價。
現在這三輛五十鈴的價錢已經到了三萬二一輛。
“三萬三。”又有人不甘寂寞出價了。
“十萬三輛。”這是萬帆這邊第三次報價,雖然這個價錢比三萬三也就多出三百多元。
但是十萬三輛的喊聲還是很唬人的。
另外四個人沉默了半天。
“還有出價的沒有?如果沒有出價的十萬三輛成交了!”公正人員問了一聲。
“三萬五我要一輛。”最先叫價的那個中年人出聲了。
劉二的朋友看向萬帆。
前麵的價錢都是提前商量好的,但是到了十萬這個坎,他就得看萬帆臉色行事了。
萬帆微微點頭。
“十一萬三輛。”
這一次劉二朋友的出價沒有再濺起半點回音。
那幾個要買車的人歎息一聲,轉身走了。
再加價就到四萬一輛了。
就算是進口車也不值這個價。
“買到車的過來交錢。”公正人員的臉上看不出喜怒哀樂,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
就在這個破落企業沒有窗戶的傳達室背陰處,一個政府財會部門的乾事半蹲在地上,用一條腿墊著給萬帆開了收據,收走了十一萬現金。
交通部門的人則把車戶口和車牌子交給了萬帆。
劉二和他朋友到外麵買了三塊新電瓶拉回來,安裝到車上。
雖然這三輛車有半年左右沒啟動過,但是按上新電瓶後都一次啟動成功。
發動機的聲音非常的柔和。
“劉哥!這三輛車讓你先挑,你挑剩下是我的。”
“我除了能開走外對車一竅不通,我哪會挑呀!”
“那就抓鬮,抓到那輛是那輛。”
抓鬮像話嗎!
劉二又一次圍著三輛車轉了一圈,最後挑了一輛外表看狀況最好的車。
劉景山和王學峰各開了一輛,劉二開他自己的車。
萬帆開著拉達離開了這家馬上就要消失在曆史長河裡的企業。
到外麵找了一個中石油的加油站給車加滿油,然後到一個飯店吃了午飯。
飯後,萬帆和劉二那個朋友握手告彆,三輛大車一輛小車組成的車隊開始回返。
在經過青山鎮的時候,車隊進入青山鎮修配廠,請修配廠的師傅為這些車進行診斷,看看有什麼可以替換的部件。
青山鎮的修車師傅非常實在,告訴他們小鬼子的車,隻要不壞什麼也彆動,你一動說不定它就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