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人的規模,兩班運轉一天可以生產出兩萬多隻火機。”
兩萬多隻火機,一天就是一千多塊的純利潤,一年就是三十幾萬。
李明堂有點動心:“你怎麼個轉讓價格?”
“連設備帶技術轉讓十五萬。”
萬帆不覺得自己這是獅子大開口,全部設備加上技術轉讓外帶培訓員工,這個價錢並不高。
“十五萬!你咋不去搶銀行呢?”
“哈哈!李哥我這可是朋友價,換彆人少了二十萬拿不走。”
“那你告訴我都哪裡值十五萬?”
“設備五萬值吧?”
“好!設備算五萬。”
“技術轉讓十萬不貴吧?”
李明棠沉思半晌,好像不算太貴,現在的產品不就是玩技術嗎。
“員工培訓算個三萬,兩萬的也不過分吧?你看十五萬是朋友價不?”
“甭來這套,十萬我要了。”
李明堂也是老江湖了,才不會被萬帆牽著鼻子走。
“十萬可不行,看來你的誠意不高,那我準備去找彆人了,知道底的保證有人要就是了。”
“十二萬再不能高了,這是我出的最高價。”從萬帆做火機起,李明堂就和萬帆打交道,他自然知道打火機這個項目是賺錢的,見萬帆要不和他談了,也就退了一步。
“十三萬要就成交,否則麵談。”多要一萬是一萬。
最終萬帆以十三萬的價錢轉讓了自己全套打火機設備和技術。
在條件談妥以後到第三天,這些設備就來到了細柳,謝斌帶著七八個工人在這裡負責安裝,然後還要負責進行十多天的工人培訓。
萬分前腳和李明堂談妥打火機設備的轉讓之後,後腳就在渤海和申陽定下了自己要的新設備。
幾乎在打火機設備送去細柳的第二天,他要的這些新設備也發到了小圩屯。
五天後,這些設備就全部安裝完畢了。
萬帆從電機廠請來了宋斌和張智,江光雲等人。
宋斌主要是過來調試機器,張智是過來教幾個萬帆挑選出來的聰明伶俐的人學纏電機。
江光雲是教原來打火機車間的員工加個其他的零部件。
四驅車上的零部件都非常的小,也不需要多麼高級的設備,學習加工起來也不是說很難,正適合這些人學習。
因此二十天後,萬帆的新項目就開始試生產了。
這個速度簡直是出人意料。
不過最初生產的良品率有點低,堪堪超過一半,接近百分之六十的模樣。
對於產品的良品率萬帆暫時,還沒什麼擔心的。
良品率會隨著員工經驗增加和技術的成熟進行彌補。
他現在擔心的是這些四驅車有沒有市場?能不能銷售出去?
這些東西趙永泉和李明堂那裡能有一些銷量,但確定不會太大。
這玩意畢竟不是生活必需品。
他還要自己開拓一些渠道。
萬帆製定的策略是立足本地,麵向全國,慢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