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的計件工資呢?”
“這一班下班的時候,李紅做了核算,讓她說給你聽。”
李紅雖然業務不熟練,但有謝美鈴的幫助,也算是勉勉強強能湊合著乾了。
李紅醞釀了一下開始敘述:“這一班的工人數據是這樣的,每個工人這一班的工資都達到了十二三塊錢,也就是說,他們比以前掙平均工資能多三四塊錢左右。”
燃氣灶廠的平均月工資在三百左右,有超過這個數的,也有不足這個數的,是萬科企業裡說工資最高的單位。
燃氣灶廠一個班有各種工人二十人,每人多三四塊錢的工資也就每天多出了一百多塊錢的支出。
但是多生產出三十台燃氣灶就能帶出三百三十塊錢左右的利潤。
這樣一算,一個班雖然多出了一百多塊錢的工資支出,但他反而還多了二百多塊錢的利潤。
三個班下來,每天就多了六百塊錢的利潤。
如此下來,燃氣灶廠一年憑空就多了二十萬的收入。
“這一個班說明不了什麼問題,這還要看下兩個班的成績,如果都能達到這個水平,就說明這個方法是可行的。”
燃氣灶場現在是三班倒,當然要把三個班的數據都對比一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原本萬帆是要觀察一個月,再做出節能網和打火機車間是否要也要進行計件工作製,現在一看多出這麼多利潤,他覺得這個不能等一個月了,如果等一個月耽誤少賺多少錢?
他準備把這個觀察日期設為十天。
如果燃氣灶車間在這十天內始終能保持今天這個班的這種水準,十天後他就準備在全廠都實行計件工作製。
五號早晨,萬帆用拉達車送馮康回青山鎮。
拉達車的後備箱裝的滿滿的,就連後排座位的一半也裝上了兩個箱子。
萬帆坐在副駕的位置,馮康和後排座的兩個箱子擠在一起。
總算是擠下了。
劉景山開車一路順風地來到了青山鎮,在馮康的指引下,來到了離青山鎮車站對麵的一個店鋪前。
馮康拿出鑰匙打開防盜門。
這是一個寬八米,長九米的門市,算是一個大門市了。
門市一分為二,一個門市是三米寬,這個顯然是給謝苗做美容美發用的。
另一個門市是五米寬,自然是化妝品專賣店了。
化妝品就被搬進了這個五米寬的門市裡。
門市的牆壁就是刷了一層塗料,裡麵的櫃台也都是那種角鐵焊成的櫃台,外表刷了一層銀粉。
與當時很多做買賣的櫃台還是木頭的相比,角鐵焊成的櫃台已經算是高大上了。
貼著牆壁還有幾個壁櫃,整體看著以90年代初期的標準來說設計的還算不錯。
“如這個門市總共花了多少錢?”
“兩千塊錢,這條街除了大酒店以外,這就算是比較貴的門市了。”
當時開一個中等規模的酒店門市租金也不過三千多塊錢。
他這兩千塊錢的門市正經算是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