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邊關的將士們來說,從前的二十年來,帶著他們牢牢守在邊關的,一直都是薑珩,如今薑珩回京了,來了一個魏長征,他們就算不要求魏長征像薑珩一樣厲害,但好歹也不要差得太遠啊!
以前有薑珩作為主帥,魏長征隻不過是聽從薑珩的命令行事而已,倒也打了幾場勝仗,但現在薑珩這個主帥離開未歸,魏長征總算是能夠自己作主了,卻隻得來這麼一個結果。
魏長征用他的實際表現告訴了將士們,比起薑珩來,他差的還不是一點半點。
這內憂外患之下,魏長征也沒能頂多久,很快就將邊關的情況八百裡加急送往了京城。
接到邊關的戰報,朝廷自然是舉朝皆驚。
但在震驚的同時,文武百官卻都隻能將自己的震驚斂在心中,不敢在表麵顯露出來。
至於這原因嘛……
那還用說嗎?
景文帝與鎮國公這對君臣,不就是為的北蠻的事才變得疏遠起來的麼?
那時候鎮國公言之鑿鑿,道是北蠻定是有不臣之心,有很大可能會趁著景朝還未來得及恢複元氣,行那落井下石之舉。
事實證明,鎮國公的判斷一點也沒有錯。
可是,當時的景文帝不肯相信啊!
也不知道是真的不相信,還是因為彆的什麼原因不能相信,總之,一對君臣就為著這件事不歡而散了。
原本,若是北蠻真的沒有進犯景朝,那倒也沒什麼。
可現在……
北蠻真的進犯景朝,而且被景文帝委以重任的魏長征卻是出了這麼一個昏招,弄得邊關將士如今士氣低迷,一個不好就要出大亂子,那這可就尷尬了。
畢竟,原本,若是真的聽從了鎮國公的建議,或者直接讓鎮國公回到邊關,這一切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顧忌著景文帝那裡可能會有的反應,朝中百官對此事都閉口不言。
與朝中百官的反應完全不同的是,京城的百姓們在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卻是毫不掩飾的就議論開了。
景朝與西夷打了二十來年的仗,好不容易兩國才總算是議和了,而且還是在景朝占據優勢的情況下議和的,百姓們覺得自己總算是可以鬆上一口氣了,哪裡能想到,才解決了一個西夷,就又來了一個北蠻呢?
為此,百姓們都難免覺得人心惶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