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爺聽到了他的心聲,在回到京城的地界之後,三個孩子雖然沒有馬上退燒,但情況卻比之前要好了許多。
稍稍放下心來的薑珩不敢有任何的耽擱,就帶著三個孩子去了大相國寺找慧覺大師。
慧覺大師看了三個孩子許久,才給了薑珩一個答案。
三個孩子與衛芙之間有著很深的羈絆,一方麵,三個孩子是衛芙能夠真正醒來的契機所在,另一方麵,衛芙也是三個孩子能夠安穩長大的必要因素,也就是說,衛芙和三個孩子,誰也不能離開誰。
薑珩當即就讓人回了將軍府打聽“衛芙”的情況,果然,就如慧覺大師所說的那樣,“衛芙”與三個孩子幾乎是同時發起了高燒,又幾乎同時得到了好轉。
而之後,薑珩才帶著三個孩子重新回到了將軍府,三個孩子的燒便完全退了,與此同時,“衛芙”的體溫也恢複到了正常。
這讓薑珩不得不信慧覺大師的判斷。
也正因為這樣,無奈之下,薑珩隻能將三個孩子放在將軍府。
身為父親,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不可能完全放心,所以薑珩將自己能夠想到的都安排到了,讓劉總管在將軍府裡時時盯著,托了薑老將軍照看著,又告誡了將軍府裡照顧三個孩子的丫鬟婆子小廝,力求一定不能讓三個孩子受委屈。
但是……
那時的薑珩沒有想到的是,他將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到了,保證就算他不在將軍府裡,府裡的下人們也絕不會有人敢委屈了三個孩子,可是,真正能夠給三個孩子帶來傷害的,從來都不是將軍府裡的下人,而是三個孩子的親生母親。
劉總管雖然忠實執行著薑珩的命令,竭儘所能的照顧韜哥兒三兄妹,但他是外男,平時不得“衛芙”相召連內宅都不能隨意進入,就算他再如何想護著韜哥兒三兄妹,也會有鞭長莫及的時候。
這一點,薑珩也是在韜哥兒變得沉默寡言之後,才醒悟過來的。
但便是如此,薑珩也沒有辦法。
衛芙不能離開京城,三個孩子不能離開衛芙,而薑珩又常年在邊疆,就算府裡發生了什麼事,收到信加急往回趕總也要十天半個月的才能趕到。
更何況,邊疆的戰事並不會以薑珩一人的意誌為轉移,薑珩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回京城。
正因為如此,薑珩也隻能讓劉總管盯得更嚴一些,力求不讓三個孩子再被這樣對待,他甚至連那每三年一次的契機會出現在何時都不知道,隻能戰事緊時三年回京城一次,戰事不那麼緊時抽空回京城。
這樣一過就是七八年。
等到邊疆的戰事稍歇,薑珩可以抽出手來時,他才發現,三個孩子早已經不需要他這個父親的陪伴了。
意識到這一點,薑珩心裡的悔痛,是言語都不能形容的。
曾經的他知道自己將會有孩子時,想的是要如何與衛芙一起陪伴著他們的孩子長大,教導他們做人,看著他們長大成人,成親生子,但事實卻是,他沒有了妻子,就連孩子們也因為這幾年的分彆而疏離得比陌生人還有所不如。
那時候的薑珩,隻覺得自己雖然有家,卻分明就是一個孤家寡人。
及至後來,隨著十五年期限越來越近,薑珩漸漸的變得再不敢回京了,他每回去一次,就意味著離十五年之期越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