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朕放出了一頭怪獸(2 / 2)

現在大明的普通百姓家裡的小夥子們看到了好處,看到了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的希望,那還有不行動的?

捕奴隊的活動在某個小隊的家夥們狗膽包天的伏擊了五六個外出巡邏的建奴士卒並且把人頭交給了官兵之後達到了高潮。

拿回了建奴士卒的人頭意味著什麼?

不僅僅是賞銀那麼簡單的事兒,而是軍功。

大明現在重視的是什麼?

自從崇禎皇帝登基的這幾年裡,東華門唱名雖然說仍舊受百姓重視,也認為好男兒當以狀元郎為榮,可是這馬上搏上封侯也是很不錯的嘛。

尤其是張惟賢一門一公一侯的事兒發生,還有王玄寂入了忠烈祠之後,再加上這兩年對於戰死軍屬的撫恤力度在那兒擺著,民間對於從軍一事的熱情又開始高漲了起來。

然而衛所已經沒有人去了——現在大明所有的衛所都一精簡出了強兵之後,轉向了屯墾軍團的性質,是不需要上戰場的。

如此一來,大明的百姓們就在期盼著什麼時候朝廷募兵,然後好報名進去。

隻是說來也奇怪,這兩年朝廷用兵不斷,可是再沒有從民間招募過士卒,所有的士卒都是以新軍和京營為底子,然後不斷的抽調衛所裡麵精簡出的強兵補充而成的。

想要從軍,卻找不到門路,這軍功和馬上封侯的事兒自然也就沒有了指望。

如今這幾個狗膽包天的家夥居然有了軍功?就因為伏擊了那麼幾個建奴士卒?

他娘的,軍功啊,見官不跪,除了人頭稅之後,剩下的什麼稅都不用交,至於賦更是一文都不用交,而且皇帝還給發錢的軍功啊。

憑什麼這種好事兒讓這夥兒狗日的給得了去?憑什麼不是自己?

凡是知道了消息的大明百姓,尤其是年輕力壯的那些,還有家裡有些底子,讀書又不怎麼樣兒,卻還喜歡練些拳腳功夫的家夥們沸騰了。

去他媽的子曰詩雲,老子看這玩意頭疼,還是操刀子砍人來得痛快,在大明不行,那就去建奴,混上了軍功回來,見著多大的官老爺也不用下跪,比那些個秀才舉人老爺們還要爽的多。

更不要說因軍功而減免的賦稅了。

沒說的,拿錢,招呼佃戶裡的青壯,隨著少爺一起去遼東撈軍功去。

我告訴你啊,彆看現在你還是我家的佃農,你要是跟著少爺撈到了軍功,那少不得會有田地賞賜給你,就算沒有,那賞賜下來的銀子也夠你買幾畝地了!

還有你不是掂記村頭的如花小娘子好久了麼?等這回從遼東回來,少爺我就托我爹替你上門去求親,包你趁心如意,如何?

啥玩意?你沒有馬?多大的事兒啊,少爺有的是錢,不光是戰馬,連刀劍少爺我都替你買好。

要求?沒啥要求,去遼東之後砍的人頭要是比少爺我砍的多,就分給少爺我幾個,中不?

中?

那還說什麼,東市走著,先找那些賣好馬的蠻子去,我告訴你啊,那些個蠻子賣的馬又高又大,一看就是好馬!

燕趙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實在是很正常的事兒,這些在某些時候連自己的命都不在乎的家夥,更不會在乎建奴的命會怎麼樣兒。

以前沒有好處倒也罷了,如今有了好處,而且是軍功這麼大的好處,不光是燕趙之地,連齊魯之地,號稱孔孟之鄉的齊魯都開始激動了。

尤其是梁山,突然之間就冒出來了當年縱橫一世的梁山好漢們的後人,各個都稱自己拳腳功夫不凡,馬上砍人也是不在話下。

河南更不用提了,不知道多少自稱為少林寺俗家弟子的家夥們把佛祖扔在了一邊,打算先去遼東戰場上砍幾個人頭好搏一搏軍功。

佛祖說了,放下屠刀才能立地成佛,問題是想要放下屠刀,老子得先把屠刀舉起來不是?

這可是佛祖他老人家的教誨,錯不了!

唯有江南某些地方顯得安靜了些,比如南直隸,比如蘇杭。

畢竟鐵路離著江南還太遠,文風又盛,總是放不下麵子打打殺殺的,這樣兒不好。

至於剩下的,其積極程度根本就不亞於燕趙之地的那些莽夫,尤其是當年戚繼光招兵的金華和義烏,還有廣西那邊的良家子,更是積極。

一是窮的,二還是窮的。

既然現在有了這麼條出路,弄些韃子就能賺回來大把的銀子,那還能不乾?

沒說的,乾死建奴。

然後就是連遠在京城的崇禎皇帝都覺得有些心驚——這些人都瘋了,掙錢不要命說的就是這些家夥。

誰能想到跟綿羊一樣乖巧,任由自己收著他們的賦稅還老老實實的種地,還得把自己家女兒送進皇宮裡讓自己開心的百姓們會在軍功的刺激下爆發出這麼大的熱情?

如果說早上幾年就有這種盛景的出現,彆說是建奴了,估計奴爾乾都司都不存在了——人要是不被這些紅了眼睛的家夥們殺光才叫見鬼了!

然後崇禎皇帝自己就嘟嘟囔囔的自言自語:“朕放出了一頭怪獸,他會吞沒這個天下,直到吞掉他自己!”

但是崇禎皇帝顯然不在意。

這頭怪獸雖然凶殘,但是也沒到了無人可製的地步——比如說自己就能製的住這些怪獸。

後世退役的老兵多了,殺人如麻的家夥們也不少,可是一旦回到家裡,該被老婆揍的不還是得被老婆揍,該被娃子騎到頭上的不還是被娃子騎著?

大明的百姓,從來就不是那種殺人殺到失去人性的屠夫,顧家是埋到他們骨子裡,永遠也抹不去的印跡。

怕個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