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些人那也是經過了曆史的考驗的,雖然可能在性格上或者彆的地方有著什麼缺點,但是在大是大非麵前還是沒有問題的,是一個經曆了多重考驗的同誌。
所以朱由校覺得這些人能用還得用,能在曆史上記下一筆的人那本事是不少的。
朕也要為了以後積攢人才嘛,不然那以後向海外大進軍的時候,這個人才跟不上那豈不是很尷尬了。
不過鄭成功就算知道了又能怎麼樣,反正鄭大木也是他兒子,沒他.........嘶........這個就得問川田氏了,朱由校是真的不知道啊。
經過了這麼一打探,反正鄭芝龍是不敢再有什麼彆的小心思了。
這種勢力確實不是他們鄭家這種實力可以招惹的,既然人家想的是合作而不是把他們鄭家給消滅了,那麼自己還想那麼多做什麼,合作不就好了。
隻要人家想的不把他們鄭家給滅,那麼鄭芝龍還真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如此他們鄭家豈不是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了嗎。
識時務者為俊傑嘛,我鄭芝龍那在識時務這點上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這個倒是一點也不假,鄭芝龍對站隊這個事情上還是很有發言權的,從一個小小的官吏家庭,成長為現在的鄭家,那是經曆了多少的磨難啊。
鄭芝龍與海盜打過交道,與倭寇交好,與那些西邊來的人做過生意,最後成了現在的大明軍官,掌握數萬水師千條戰船,那不都是靠著他一次次的站隊一次次的選擇得來的。
沒有加入海盜,他怎麼積累原始資本,沒有他與倭寇和西邊的那些人做生意,他如何能夠發展壯大。
最後要不是他及時的加入了大明官府的行列,怎麼收編多個海盜勢力,成為現在南洋之上首屈一指的大腿子。
現在連倭寇和西邊的那些鬼佬見了自己都得叫一聲大哥,還得交保護費。
鄭芝龍的一生站了很多的隊伍,而且每次都能站到正確的一方,就算是最後他也站了建奴,但是那也算是站到了勝利者的一邊。
隻是他這一次的站隊卻然他眾叛親離,在曆史上博洛遣泉州紳士郭必昌持書往安平招撫鄭芝龍,說隻要他投降就可以給他一個閩粵總督當當,其實鄭芝龍知道這個隻是權益之計還有調虎離山而已,建奴哪裡是真的想給他這麼高的待遇。
隻是就算鄭芝龍知道了建奴的目的,他也沒有做出反抗的態度,反而直接坐以待斃,說自己已經到了中年不想逃亡,結果就被建奴抓到了京師,鄭大木想要勸止,但是鄭芝龍執意如此就是不聽勸,逼得鄭大木隻能去孔廟哭廟、焚儒服,對自己的父親說:“若父親一去不回,孩兒將來自當為父報仇。”
然後鄭大木毅然決然的後率部出海,繼續抗建奴,當建奴攻克福建的時候,鄭大木還在堅持與建奴作戰,英勇鬥爭並開拓台灣,並且堅持戰鬥到了十七世紀八十年代。
鄭芝龍被送到京師,被編入漢軍正紅旗,後麵又被封一等精奇尼哈番。順治十年的時候,晉封同安侯。為了安撫鄭成功,建奴對投降的鄭芝龍優待有加,數次奉令以父親的名義命鄭大木歸順,結果都是被鄭大木給斥責了。
後來鄭大木北上,建奴讓鄭芝龍差家人去見鄭大木,再度相勸就撫。鄭大木怒叱不理,並且為了表示自己的心,於是與鄭芝龍斷絕父子關係。
最後鄭芝龍的下場也好不到哪去,蘇克薩哈下令把鄭芝龍與其親族拉到了菜市口全部斬首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