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說過,70年代之前的日本電影黃金時代,電影公司基本上全都是製作、發行和上映一把抓。
可後來受到電視方麵的衝擊之後,陷入泥淖中的日本電影便再也不複當時的輝煌。
電影公司為了規避風險,紛紛將自己的製作業務拋棄,精簡瘦身以適應電影市場大萎縮的現狀。
可不管怎麼精簡,甚至於把一部電影三個流程中的製作和上映這兩塊兒都丟掉,但發行的職能卻仍舊牢牢攥在自己手裡。
按理說,一家製片廠製作出電影之後,發行公司是應該出錢買下電影的發行權才對,就像70年代之前,它們從自己旗下的製作所裡買一樣。
可事實上,發行公司不但不需要出錢購買電影的發行權,甚至在發行的時候,還要另外收取發行手續費。
因為市場環境和分成結構的變化,現在的發行公司與製作方之間,與其說是買電影,不如描述成為簽約更加的合適。
既然是定合同,那麼自然是要約定所有的發行事項,如果是那種製作委員會成員一大堆的大製作電影倒還好,可能製作委員會中就有電影公司參與其中,合同簽訂自然是順理成章。
可像《煙花》這樣高木拓獨立投資的電影,沒有製作委員會裡那些成員所擁有的資源,想要跟那些大型的電影公司簽訂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發行合同就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了。
當然,如果找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代理發行公司幫忙發行,在東京幾十家電影院裡小範圍的放映一下到也並不困難,但這樣彆說盈利了,能不能收回成本都兩說。
所以,為了能夠成功搭上東寶這個關係,高木拓也不得不將自己擺在弱勢的一方,畢竟現在的他還沒有跟這樣娛樂業巨無霸類型的公司平起平坐的實力。
大田圭二倒是沒料到自己單純的過來跟高木拓商談《白夜行》製作權轉讓的事情,還會有這樣的意外收獲。雖然他本人並沒有直接拍板是否引進一部新電影的權利,但作為推薦人像公司推薦一下這樣的事情卻還是做的到的。
想到這兒他笑著從椅子上站起了身來:“既然高木桑都這麼說了,那我要是不了解一下都有些說不過去。不過,現在已經到吃飯的時間了,我們不如換個地方再聊,畢竟龜山桑的錢包早已經蠢蠢欲動了。”
“早知道高木君這次過來還給大田桑帶來了一個這樣的驚喜,這頓飯就讓大田桑請了。”龜山千廣也裝作一臉可惜的樣子站了起來,他轉向大田圭二那邊說道:“大田桑,以我對高木君的了解,這小子的眼光可不是一般的毒辣。既然他選擇獨立投資這部電影,那這部電影的票房潛力應該是很大的才對。”
“是麼?如果真如龜山桑所說,這部電影的票房潛力巨大的話,那我還真不能錯過了。”大田圭二說著看向了一旁的高木拓,“走吧,高木桑,我還等著你的電影劇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