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平地起高樓式的劇本創作,是非常容易出現設定虛浮、內容龐雜、抓不住重點等問題的。
而且如何在電影有限的篇幅裡,讓觀眾自然接受全新設定的同時還能沉浸在故事中,對導演的掌控力也是極高的要求。
不過祝慈權衡再三,還是決定接下這部戲,權當為自己開辟一條新的賽道。
計衛英自然喜出望外,祝慈戛納獲獎之後的第一部戲就選擇了她,對整部電影都有好處。
劇本還需要交給專業的科研人員來探討,修改不合理的地方,所有的道具、場景布置也需要時間製作,暫時還不急著進組。
星夢計劃評委會最終挑選出四位優勝者,導演、編劇各兩位,祝慈和半人馬公司會各出一部分投資來為他們組局。
當然,新人剛剛起步,不可能上來就拍院線電影,還是要以鍛煉能力以及盈利為主,體裁短小精悍的短劇就很不錯。
這批新人的培養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效果,不過祝慈還是很樂觀的。
除了這些,祝慈還要忙著宣傳《滬商》的國內公映。
在戛納大出風頭之後,孫懷英借著這股東風將《滬商》定在了暑期檔7月8日上映。
不得不說,祝慈本身已經為宣發省了不少力氣,二十年才出一個的戛納影後,觀眾都想領略一下她在電影裡的表現,看看她憑什麼征服那些眼光毒辣、閱遍好片的評委。
孫懷英年紀大了,精神不濟,所以這次片方隻在北京設置了一場規模中等的首映禮,問答環節時間也並不長,沒有安排其他路演活動。
同檔期彆家電影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路演宣傳,就顯得《滬商》有些格格不入了。
不過,第一天上映後,《滬商》的口碑卻是同期中最好的。
“@一枝月:慕名而來看《滬商》,看完隻能說一句,不愧是頂尖電影藝術節選出來的影後,祝慈絕對值得!看這部電影,你完全不會想到大明星祝慈,隻會共情時珠雲對命運的掙紮和反抗。
最神奇的點是,這部電影從情節上來看其實是爽文節奏,不是那種把美好撕破給你看的悲情故事,但我途中看哭過好幾回,時珠雲一個隱忍的回眸都能輕易讓我心碎。
個人認為,祝慈在這部電影裡的表現遠超之前的作品,演技足以封神,《滬商》絕對稱得上是她的鎮山代表作!”
“博主就是我的嘴替!而且《滬商》還讓我品出了名導渲染氛圍的功力,時家和王家的戲份,誰看了不說一句中式恐怖!如果時珠雲沒有那麼強大的生命力,不敢相信她會被摧殘成什麼樣子。”
“在那個年代,時珠雲這樣的頂尖人才尚且需要脫一層皮才能擺脫壓在身上的大山,不知道那些普通的女孩子該怎麼熬過去。”
“這部電影妙就妙在可以滿足觀眾代入主角升級的淺層爽感,也可以深入分析背後的曆史性。”
“抱著看慈寶美美造型的念頭去看的,確實也很美啦,但是在劇情裡不會覺得喧賓奪主,她是真的融合進了戲裡,比起旗袍,我最喜歡時珠雲結局時那一身簡單的穿搭,為她的自由感到高興。”
“嗚嗚嗚,為什麼明明是民國戲裡難得的好結局,我卻這麼難受。”
“用悵惘更合適,演員真是個神奇的職業,好角色果然能讓人念念不忘。”
“不知道是不是看錯了,祝慈在這部戲裡胖了一點?可是好美啊,是那種恬靜溫婉的傳統中式美女,我就是一俗人,有好幾個她穿著旗袍走出來的鏡頭都看呆了!”
“是呢,天賦型演員的努力最可怕了,你永遠不知道她能為角色做到什麼程度,她的上限又在哪裡。”
……
曆來國際上評獎的電影都有較高的藝術性,對普通觀眾來說就比較晦澀了,很少會有較高的票房,《滬商》卻打破了這一魔咒。
如果說前兩三天入場的觀眾是出於對祝慈的好奇,後麵的觀眾就完全是被電影本身的質量和快速擴散的口碑吸引來的。
上映第一二天,票房均近九千萬,第三天首次破億。
上映第十天,《滬商》票房正式破十億。
這在非商業片裡是很了不得的成績了,比祝慈之前的《蝶夢》還要高。
祝慈的表現沒有辜負戛納為她冠上的盛名,全網大多數的知名影評人都給出了極高的讚譽。
一位業內人士誇獎過她對人物整體的塑造能力:“祝慈不會用激烈的情緒戲去突出自己表演技巧有多厲害,她所有的表演出發點都是人物本身,是有連貫性的,所有戲份中的反應都是在為人物做鋪墊,這才是成功的根本。”
等到下映的時候,《滬商》總票房為18.47億,又是一場漂亮的戰役。
業內已經對祝慈這個保證票房盈利的體質麻木了,都在急吼吼地打聽她的下一部戲,想要搶占投資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