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聶華建蹙眉,他很快想到:“蕭老弟是指,互聯網?”
“對,現在國內對於互聯網概念的利用還很低,但據我所知的,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在這上麵下功夫。”蕭楚生告訴聶華建和林詩。
“那……依蕭老弟的意思是?入局互聯網?”
這個問題,其實之前已經探討過,但蕭楚生說時機未到。
所以聶華建就在想,到底什麼時候才是時機已到?
蕭楚生意味深長地笑了笑,輕聲開口:“入,肯定要入,但不要急,我們現在首先要發展的是自己的規模,打出自己的口碑和知名度。”
他將自己的想法講了出來,互聯網模式的本質,說白了就是玩流量。
但毫無疑問,任何新賽道初期,都不具備所謂的流量。
一些情況下可能新入局的能討要到好處,借著初期流量獲得機遇。
但……那是對一些沒有體量的小品牌來說。
目前蕭楚生手裡的發展路線,以及資金體量,實在與“小品牌”這三個字沾不上邊。
這個時候入局,他們不會得到什麼好處,反而會成為影響那些初期互聯網的戰局。
聶華建仔細品味了一下蕭楚生話裡的意思,好奇問:“蕭老弟,你是不是……已經猜到了這些互聯網投機者打算以什麼方式?”
蕭楚生嘴角勾了勾,點頭:“對,大概有了思路。”
其實他知道,在初期,也就是移動互聯網未曾普及之前,這部分玩最早的,就是團購。
不過最早的真正意義上團購,是從老美那邊的一家網站先開始,叫高朋。
但那家站沒記錯的話,真正開起來是在09年初。
國內的千團大戰,當時就是借鑒或者直接搬抄的高朋創意。
而聶華建也問出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既然蕭老弟你已經猜到了,那為什麼咱們不自己做呢?”
“問得好!”
蕭楚生樂了,果然,還是聶華建這種大佬有野心。
聶華建沒停下,自顧自分析:“老弟你看,咱們手裡現在有足夠的資金,完全可以自己做吧。”
“嗯……可以自己做,但互聯網行業絕不是誰先做誰就能成功。”
蕭楚生忽然勾起嘴角,壓低聲音用隻有他,聶華建還有林詩,當然,還有某隻笨蛋才能聽到的聲音說道:“而且,這個“先”有著多重的理解,誰說先入局互聯網才叫先?”
“哦?”
聶華建眼前一亮:“老弟有不同的意見?”
“資源。”
蕭楚生微眯著眼神:“互聯網時代,歸根到底玩的是流量,但這個流量卻不是隻有互聯網才能玩,實業一樣可以。”
他舉了個例子,指著在店裡吃得臉上滿是笑意的客人們跟聶華建說:“這些客人,他們喜歡咱們的店,喜歡在這裡吃飯,他們下次會帶著家人,帶著朋友,下次他們的朋友又會帶著朋友的家人和朋友,這就叫流量的發酵。
這就是私域流量。”
蕭楚生嗬嗬一笑:“私域流量,加實際擺在這裡的門店品牌,這就是……商戶資源,以及用戶資源,歸根到底,互聯網模式的投機者,也是靠著商戶資源去吸引用戶資源,這就是流量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