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凡和丁琳的相處過程中,他發現丁琳最大的興趣在於科技和工程領域,並有誌成為一名工程師。
她對機械、計算機編程等領域充滿好奇,喜歡動手製作一些小型電子設備。
在李凡看來,她未來可能會成為一名出色的技術人員,也許會在星聯集團當中擔當重要的技術研發角色,或幫助公司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突破。
“怎麼走出去?”李凡重複了一遍,然後想了想繼續說著。
“主要有3點。”
“第一,肯定是需要學會自學、獨自思考。這樣才能衝破周圍環境和人帶來的‘認知’牢籠。”
“這也是我為什麼給到一線工人們更充足的待遇、時間的一個原因,讓他們在可以滿足基本溫飽的情況下,有時間去學習提升。”
“當然,我也隻是提供了機會,具體還是需要他們自救,需要他們自己去學習去改變。”
“如果他們選擇了荒廢,那麼在每年度的考核和市場競爭當中,自然會給到他們反饋和大棒,不需要我去‘懲罰’他們,社會和其他競爭者自然會‘懲罰’他們。”
“第二,降低物欲。”
“這樣一來,他們才能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不讓自己淪為金錢的奴隸。”
“這一點,其實和上述第一點,也是相輔相成的。”
“因為如果哪怕給了你時間,滿足了你的溫飽,但是你自己選擇了荒廢,生活在彆人的眼光當中,那其實也是很可悲的。”
“我並不是說讓人沒有物欲,而是降低,這一點,丁琳你理解麼?”
丁琳點點頭,表示理解:“當然理解。”
“就像學校裡麵的同學,如果以前是每周玩10個小時的遊戲、吃20塊錢的零食,現在降低為每周玩2個小時的遊戲,吃10塊錢的零食,其實也是降低了,而不是說完全讓那個同學不去玩、不去吃了。”
“而且哪怕就是這個程度,其實對於那個同學,還有他的家庭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改善了。而且他們之後還可以持續改善。”
“很不錯!”李凡表達了自己對丁琳的讚賞。
“第三,就是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這個概念,最初由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Mischel)在1960年代,通過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提出,並在隨後的研究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驗證。”
“在心理學上來說,延遲滿足,被認為是自我調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個體的耐心、衝動控製和意誌力等心理特質。”
“這些特質在多個領域,比如教育、職業發展和個人生活中,都被認為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今天我說這個,主要是想說,任何一件事情,從最開始到爆發,都是需要積累的。”
“延遲滿足很重要,讓自己延遲滿足的方法是:儘可能讓自己的理想具象化。”
丁玉在這時問道:“那麼,李凡哥哥,怎麼讓自己的理想具像化呢?”
李凡接著說:“主要可以有五個步驟。”
“第一步,書寫與記錄。比如:寫信給未來的自己、製作願景板。”
“第二步,具體化場景。比如:描繪典型場景、列出人生遺願清單。”
“第三步,行動計劃。比如:製定具體計劃表、進行反思與調整。”
“第四步,借助外部資源。比如:尋求他人意見、學習榜樣。”
“第五步,學習榜樣。比如:閱讀與學習、保持積極心態。”
丁玉點點頭,並且將剛才李凡說的步驟進行了記錄。
丁琳繼續問:“李凡哥哥你剛才說到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積累的,是說一定需要量變,才能引起質變麼?”
李凡繼續為丁琳答疑解惑:“對的,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量上,隻有量變才能產生質變。”
“人的成長,是一個複利的曲線,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沒有捷徑,必然要經曆一個長期努力累積的過程。”
“如果你想要達到卓越,不是優秀,而是卓越,那麼就必須是常人的100倍,乃至更多,這是成功者的入門門檻。”
“因為哪怕你做到了這個量級,你也未必成功,但是如果你不做,肯定不會成功,所以才說它是一個門檻罷了。”
“所以像是丁玉、丁琳你們兩個人,不要在沒有行動前就下結論,更不要在沒有大量行動前,就下結論說我不行。”
“你得先開始去做,做了一定的時間,有了一定的產出之後,再去看看自己到底行不行。”
“人不是會了才乾,而是乾了才會。能力不是學會的,光學不練是不會有結果的。”
“學習一定是圍繞你當下遇到什麼問題,想創造什麼結果,進行針對性的學習。”
“哪怕你們現在在學校讀書也是一樣,遇到科目或者課堂上不懂的問題了,先去定位好問題到底是什麼,再去進行下一步。”
“否則你學再多,也沒什麼用。因為如果那樣,你們更大概率成就的,隻是一台台考試機器。”
“雖然如果你很擅長考試,那麼以後就一直在考試這條賽道上混也可以,但是我知道你們都不是這樣的人,也誌不在此。”
“所以你們也要儘早的認識到這一點,然後再去做出更好的決策和選擇。”
兩姐妹聽完,對視一眼,重重點了點頭。
至於隨行的其他人,也是對於這一幕或羨慕、或欣慰。
李凡則繼續說著:“經曆才是你進步的條件,所有人的看法和評價,都是暫時的。”
“隻有你自己的經曆,才是伴隨一生的,而且幾乎所有的擔憂和畏懼,都是來源於自己的想象。”
“隻有你真的去做了,才會發現有多快樂,人就應該滿腦子都是前途。”
“不在意彆人的看法,不再害怕彆人討厭自己,不再畏手畏腳,憂心忡忡。”
“也不會在睡前反複回憶白天的行為,是否讓對方產生誤解。”
“用你那精神內耗的態度去搞學習、搞事業、搞錢,然後用躺平和擺爛的態度,對待人際關係,煩惱能消失一大半。”
此時,街邊的榕樹在燈光的映襯下,投下了斑駁陸離的影子,枝葉間偶爾傳來蟬鳴,似乎在訴說著這個城市的活力與不眠。
此刻,對於兩姐妹來說,才更加能夠理解,為什麼這是一個充滿希望與夢想的地方,每個人都在這裡尋找著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忙碌奔波。
夜幕下的深市,像是一張巨大的舞台,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演繹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丁玉、丁琳姐妹則更是思緒萬千......
-----------------
《星聯之夜》
在璀璨的燈光下,
星聯集團的大廈高聳如山,
我仰望著那燈火輝煌的晚宴,
仿佛整個世界的未來,
都彙聚於這片閃爍的星海。
哥哥李凡,立於人群之中,
他目光堅定,腳步從容,
那是我從未見過的風采,
仿佛天上繁星,也不及他的光輝耀眼。
他曾是我們漁村的少年,
如今已成引領科技的巨擘,
每一個決定都如同劃破夜空的流星,
照亮了整個深市,也照亮了我們的心。
我心中充滿了敬仰,
那是我無法言喻的崇拜,
他用智慧與夢想,
搭建起這座通向未來的橋梁。
在這歡樂與榮耀的夜晚,
人們舉杯歡慶,他卻依然沉靜。
我知道,
他眼中的遠方,仍在追尋更廣闊的天地。
我站在角落,默默望著他,
哥哥李凡,星聯之夜的主角,
也是我心中永遠的光芒,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願追隨在他身旁,
見證他如何以夢想,
改變這片星辰大海的模樣。
——摘自作協主席丁玉劄記《丁玉的心聲·星聯集團重組晚宴後》
-----------------
我一直相信,數學和物理的奧秘就像星辰,等待著我們去探索。而在我成長的路上,有一個人始終照亮我的前行,那就是我的表哥——李凡。
小時候,他總是耐心地教我解開那些複雜的公式和難題。雖然他不是數學家或科學家,但他對知識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深深感染了我。對我而言,他不僅是我親近的家人,更是一個令我敬仰的榜樣。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創造了星聯集團,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而我,總是默默站在他身後,仰望他如星辰般璀璨的身影。我希望有一天,能像他一樣,用我的知識和熱情,為這個世界做出自己的貢獻。
——摘自著名科學家丁琳著作《數字與星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