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好比,如果你去創業,你經曆了5次公司破產倒閉、4次扔掉老婆孩子、13投資失敗血本無歸從零開始。
不說還有沒有人繼續跟著你,你自己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放棄,我都會認為你是個人傑。
就拿我公司星聯科技舉例子,如果不是我們的產品真正幫助廣大用戶解決了實際的問題,是不可能發展到今天的。
更不可能還說會將產品繼續升級,準備銷往港府了。
舉一個不那麼恰當的例子,就是哪怕我現在資金鏈斷鏈,或者公司要倒閉了,我相信也是會有人願意伸出援手的。
甚至還會有不少的員工自發的給予支持,也願意跟著我繼續乾下去的。
這就是現在屬於我的自信。
3、長期價值勝於短期利益。
“幫人”、“付出”的方式,是和那些追求短期利益的策略完全不同的。
前者追求的是長期價值和關係的積累,後者則大概率是隻關注於當下的回報。
通過幫助他人,並且不斷付出,你就可以積累屬於自己的人脈、聲譽和能力、信用、影響力等。
這些無形資產,是可以在關鍵時刻,發揮出遠超短期的利益回報的力量的。
繼續拿劉備舉例子,比如劉備雖然在很多時候,選擇了幫助他人,而沒有直接求回報。
但是最終,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些行動和選擇,讓他獲得了更長期的支持和聲望。
並且讓他一個草根出身的人,也能夠在三國中,占據一席之地。
如果他劉備也隻是追求短期的利益,視野狹隘,那麼我想他很快就會在那個亂世消失了,不可能還會取得後續那麼大的成就。
這一點,哪怕是放在現在也是一樣,如果你就是一個草根,啥也沒有。
但是,你還總想從其他人那裡得到點什麼,那麼結果就是你什麼都得不到。
我是漁民出身,這一點大家也都知道,我也很感謝我父母,雖然他們在我創業初期給不到我在事業上的幫助。
但是他們給到我的起始資金,以及精神鼓勵,這就已經是讓我不是天崩開局了。
在那個時候,如果我不是著眼長遠,隻是追求短期的那點訂單,和看上去好看的數據,那麼我想自己也是完全走不到今天的。
這一點,我想張總你,也是深有體會的。
4、內在的驅動力。
選擇使用“付出”的方式去進步,也是源於一種內在的自驅力,也就是渴望成長和提升。
這種方式,不僅僅是在期待外部的回報,也是在追求個人能力、心態和影響力的提升。
通過付出,我們可以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提升自身的價值,最終使得進步成為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就像我之前說過的:“科技改變世界,但未來由我掌控。”
在那個時候,或許大家更多認為我是一個狂妄自大的年輕人,也可能認為這是來自大學生的癡人妄語,但這無所謂。
這就是屬於我的人生目標和方向,它足夠遠大,或許未來沒能實現,但至少證明我來過。
......
張鵬程聽完,也是佩服不已,以前他也有過屬於自己的夢想。
但是在他經曆多了之後,最初的夢想好像也越來越遙遠了,不過這不代表他不認同和讚賞現在李凡的態度和想法。
並且在他看來,李凡是有非常大的可能去真正做到的,這和他之前見過的那些人,都不一樣。
這也算是屬於他的第六感了,也是他為何願意在李凡身上下注這麼多的一個原因了。
張鵬程邊想邊接著問:“那麼在李總你看來,為什麼劉備要選擇幫陶謙,而不是彆人呢?”
李凡說:“這個問題,我認為主要有3點。”
“第一,戰略位置。”
“陶謙當時的徐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處於兵家必爭之地。”
“劉備如果可以掌控徐州,那麼也就有了發展勢力的基礎。”
“這一點對當時的劉備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點。”
“第二,情義和人脈。”
“劉備一直標榜仁義,他的行為常常和道義掛鉤。”
“而陶謙年事已高,因此劉備幫他,不僅可以表現自己仁義的一麵,還可以贏得士族,以及百姓的支持。”
“第三,機會成本低。”
“相比於其他勢力,陶謙的軍事實力較弱,反抗的可能性相對小,徐州的局麵也相對更容易掌控。”
“而此時作為平原縣令的劉備,勢力是很弱的,幫陶謙,是一個適合積累資源的機會。”
“說得不好聽一點,劉備的部落哪怕是都打光了,其實算起來也不算什麼。”
“但是他卻可以因此收獲良多。”
“這也是那種,成事的概率很低,但是賠率超高的事情,隻要不死,成功一次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風景了。”
“對於這一點,我也是很鼓勵你們去做的事情了,這比單純的在學校讀書,還是要重要得多的。”
說到尾聲,李凡也是對何信、何景、何科、丁玉、丁琳等幾小隻說道。
他們幾人雖然暫時也不是很清楚,但是看著表哥鄭重的表情,以及自己父母認同的神情,也是似懂非懂的表示自己知道了。
張鵬程看著這一幕,其實多少還是有點羨慕。
畢竟如果自己家族的人靠譜的話,就用自己人,那當然是更好的了。
不過想想自己家裡那幫親戚,就還是搖了搖頭表示算了。
但也繼續接著問:“那劉備為什麼幫人以後不求人?”
李凡說:“我認為可能是出於三點原因:維持自己的仁義形象、長遠利益的考慮、降低他人的敵意和戒備心理。”
“首先拿‘維持自己的仁義形象’來說,其實人設很重要,尤其是在那個時代,以及那個時候的劉備。”
“對於劉備來說,人設就是他的命,就是他的一切。”
“站在現在的角度來說,劉備在那個時候,多少有點就是仁義的代表和化身。”
“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既能提升他的道德威望,也可以讓他看起來更值得依靠。”
“這種不求回報的形象,也可以讓他在危機時刻,更容易獲得盟友的幫助。”
“其次是長遠利益的考慮,幫人不求回報,雖然在短期內看來,沒有顯著的利益回報。”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仁義之舉,是可以積累大量的聲望和人脈的。”
“最終,也會在關鍵時刻,為我們帶來無法估量的回報。”
“這一點,也是為什麼劉備在三國動蕩時期,能夠最終崛起的願意之一。”
“最後就是降低他人的敵意和戒備心理了。”
“在初期,可能他人還對劉備這種不求回報的事情,不是很能理解。”
“但是當劉備的這種人設立起來之後,這種事情做得很多了之後,就會顯著的降低他人對他的戒心。”
“自然,也就可以避免很多的直接衝突,給自己的未來發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間和選擇的餘地。”
李凡說完,喝了喝水,繼續說道:“這一點,其實和我前段時間說的‘定位’和‘心智占領’的問題,有類似之處的。”
張鵬程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但他也好奇,為什麼李凡這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怎麼懂得這麼多。
李凡笑著說:“這不是創業了,手底下還有這麼多人,作為領導者,這就是我最應該做的事情,不然大家夥都像是無頭蒼蠅,還談何發展了。”
聽完張鵬程也是豎起了大拇指,問出了他的最後一個問題:
“那如果幫人以後不求人,彆人也沒再強求回饋給你,於是確實沒有拿到好處,算不算有效幫人?”
李凡看著張鵬程,覺得他今天這也是有備而來,這問題一環套一環的。
想了想繼續說道:“這裡的是否有效,我認為首先是取決於你這個施者,也就是主動施加幫助的人,到底是怎麼定義‘有效’的。”
“如果從短期的物質回報角度來說,很多人如果看到沒有明顯的好處,的確就會直接了當的認為是無效的。”
“但是如果你的目的不僅僅是物質回報,或者不僅僅是為了短期的、眼下的那麼一點物質回報。”
“你有這更長遠的利益訴求,或者也兼顧著想要積累人脈、獲得聲望,還有的是為了維持自己的道義形象,或者某種外在的人設等等。”
“那麼這種幫助其實就是有效的。”
“在這其中,我認為來自自己內心的自驅力,或者叫內心的訴求和欲望,才是更關鍵的。”
“因為這樣才足以支撐你長期的去做這個事情,乃至長期的做好這個事情。”
“也就是說,這個事情,你不僅要持續的做下去,還想要做得越來越好,持續精進,而不是總想著吃老本。”
“畢竟無論是在人際交往,還是在其他的很多事情當中,很多時候回報是不會立刻到來的。”
“更多的情況下,更大的概率,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機遇,才能夠顯現的。”
李凡說完,大家又是集體響起了掌聲。
酒店的經理都有點想把李凡供起來了,畢竟看這架勢,以後這一幕肯定會成為一個名場麵廣為流傳。
而作為故事的發生地,肯定也是會受益匪淺的了。
......
“李總、張總,好興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