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臣看,陛下的大隋要亡國嘍。”
目前為608年,雖未征高句麗,楊廣卻也開始了幾項大工程。
這些都需要民力,物力,可謂是民怨沸騰。
百姓出現不同聲音,那距離各地反王揭竿而起的時日不遠了。
甚至是暗地中,已經有人悄悄開始發展。
撲通!
旁邊的宮人,金瓜武士雙腿一彎,直接就跪了下去。
祖宗唉,讓你說你還真說。
大隋亡國,是他們該聽的嗎?
說了便說了,你就不能委婉一些嗎?
楊廣聽了武信的話沒有惱怒,語氣極為平淡的說道:“朕修築長城,以禦突厥。
征發民夫,營建東京洛陽。
修建大運河,貫通南北。
所做之事,皆有明確目的。”
“朕征用民夫百萬,定然會惹天下百姓不快,心存不滿,怨聲載道,這些,朕都知道,但也得去做!”
開弓沒有回頭箭,做了,那就做到底!
等功成那一刻,天下人便會知道他所做的事,究竟有多麼正確。
“朕做的這些事,實負於百姓,你可知其中深意?”
楊廣知曉世人如何評價他,好大喜功,橫征暴斂,勞民傷財。
隻是這些都是表麵的,評價他的人都是庸人,都不知道他到底要做什麼!
“自古以來北方邊患不絕,始終為我華夏民族一大禍患,修築長城,有抵禦北狄騎兵之效。”
“洛陽之地,作為天下中心之地,建立都城,有效治理南方,控製北方,鞏固皇權。”
“運河修建,拓寬,貫通南北,促進南北之地經濟往來,文化交流。”
“陛下之舉,皆為聖君之道,當為千古一帝。”
武信將所有事件拆開來說,聽的楊廣的臉頰都忍不住顫抖。
世人隻知道他濫用民力、橫征暴斂、勞民傷財。
實則武信所說的這些,才是他的真實目的。
楊林不理解他,文武朝臣不理解他。
萬萬沒想到,一個素未謀麵的少年,卻能知道他的心思。
尤其是到了最後那一句,千古一帝,他差點激動的跳起來,這就是武信對他的評價嗎?
他登基之初,便要比肩秦皇漢武,這是他畢生的夢想!
難怪楊林會如此看重武信,換了是他,也一定會大力培養。
接下來武信話風一轉,“隻是陛下太過急躁,這些擔子太沉了,壓的百姓抬不起頭,直不起腰。”
如此多的大工程,沒有三五代人去做,怎麼可能做成。
楊廣卻想著一代人便可做成,這不就是步子邁的太大,扯著蛋了嗎?
“你說的這些朕又何嘗不知。”楊廣坐在殿前禦階上,示意武信也坐下。
他已經快要四十了,對於他而言,人生頂多有兩個四十。
循序漸進之下,彆說是兩個四十,就是四個四十,也根本不夠。
所以他不能選擇循序漸進,必須更快一些。
不能在活著地時候成就千古功業,那他就算死了也不甘心。
武信坐在禦階,與楊廣排排坐,“陛下既然知道百姓心中有怨,還是要繼續去做嗎?”
“對,朕不止要做,還要繼續征發百姓,誰也無法阻止朕!”
“那陛下就不怕天下人,後世之人的評價嗎?”
“不怕,我若功成,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楊廣眼中儘是狂熱之色,如今的進程對他來說,實在是太慢了。
他需要更多的錢財,人力,去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
“少誠,你既然知道朕的心思,那麼,你願意與朕見證這千古功業嗎?”楊廣轉頭看向武信。
前方道路難走,他需要有人與他並肩而行。
尤其是懂他心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