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大米汽車成立!(2 / 2)

證明沒打算引進其他股東。

20億美刀的融資,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尋常機構要掏出20億美刀也不見得能拿出這麼多錢。

必然是頂尖投行、機構才能做到。

當然……李易除外!

未來資本、星海投資、星海科技例外!

星海集團擁有的的現金流那是千億美刀級彆,僅僅是一個星海投資,掌管的現金流就超過千億美刀。

李易作為全球首富,被大家譽為:財神!

就是因為李易賺錢能力強。

誰也不知道,李易手裡掌握著多少資金。

李易至今掛在夏銀旗下,某投資集團擔任重要職務……而且夏銀利潤這些年一直都在提升。

特彆是對比其他幾大銀行,利潤增長尤為明顯。

這兩年差距肉眼可見的拉開!

關鍵,夏銀利潤提升,並不是主要業務帶來的營收利潤提升。

而是,非經營性淨利潤。

這就很玄妙了!

所以,李易手裡有多少錢,沒人知道。

誰讓李易手裡,是有自己的銀行——臻誠銀行。

加上夏銀和李易之間的曖昧關係。

以及官方對李易各方麵資料數據的封鎖和保密。

可以說,除了官方和少數極個彆人,很少有人知道李易手裡掌握著多少現金流。

區區20億美刀,投給大米公司,那根本不算錢。

但是這20億美刀,可是百多億夏幣的現金流,丟到新能源汽車領域,也足夠乾一件大事了。

從數據上來看,各大造車新勢力從成立到新車上市,基本要準備300億的資金。

大米汽車這20億美刀,似乎少了一點?

可這是大米汽車成立,第一筆資金。

絕對不會是最後一筆資金!

更何況,這時候新能源汽車市場,和之前幾年比?

市場更加成熟了!

更不要說,雷布斯和李易的關係。

大米汽車成立,必然有星海科技各方麵成熟技術的支持。

前期研發費用等等投入大幅度降低,很快就能拿出樣車,然後就能快速進行測試、量產。

星海科技看似沒有親自下場造車。

可大米公司成立大米汽車,進入到新能源汽車領域,和星海科技親自下場造車……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區彆吧?

“總體來說,還算是好消息……”

“雷布斯成立大米汽車,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從星海科技那邊拿到很多技術支持,證明星海科技對親自下場造車,沒太多想法。”

“李易同學的為人和風格,以及星海科技的經營理念,似乎不會親自下場造車。”

“投資大米公司,讓大米公司去造車,已經是李易和星海科技能做到的極限了!”

從李易每年大量資金投入到各方麵基礎技術研究,以及半導體、材料、航空、航天等等領域。

可以說積累了大量技術。

但是星海科技並沒有什麼都去做。

很多技術,星海科技隻是授權給其他公司使用,投資持有部分股份,還給資金扶持。

李易這邊旗下的公司,除去一開始發展成立的公司。

後續星海集團旗下、音符集團旗下就很少涉足其他產業,更多是投資、參股。

親自去做的,都是國內公司不做,或者是非常困難的產業。

新能源汽車產業……乃至整個汽車產業,國內眾多車企競爭已經足夠慘烈了。

傳統汽車領域極力汽車、迪亞汽車實力都不算差;

新能源汽車領域,迪亞汽車和造車新勢力,也是殺得傳統車企、海外車企找不到東北。

這種競爭激烈、還是國內車企占據優勢的情況下。

李易大概率是真的不會讓星海科技下場造車。

星海科技在電池、電機、電控、傳感器等零部件、智駕係統方麵去研究,那是因為三電技術、智駕技術……或者說人工智能技術,國內算不上強。

當然,如今國內企業在三電技術上,保持著很大領先。

星海科技去做,更多是搭配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智駕係統,為其他車企更好提供全套的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