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談判破裂?!
明年,星海科技要委托星海宇航公司,發射超過150顆衛星?
組建一個龐大的衛星網絡?!
為後續5G、衛星通訊、智慧物聯、智能駕駛等等方麵的技術,提供衛星服務的技術支持。
“這麼多嗎?”
150顆衛星!
彆的不說,僅僅是火箭發射成本,就不是一個小數字。
哪怕用‘快舟’火箭,發射成本低,都是一箭多星的情況下,也要大幾億的成本。
更不用說150顆衛星的生產製造成本了!
李易對星海科技這邊衛星發射計劃,其實沒有太關注。
否則他不會對明年要發射150顆衛星,略感驚訝。
其實150顆衛星並不多。
Space?X的星鏈計劃已經公布,準備用4.2萬顆衛星,取代地麵上的傳統通信設施,從而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價格低廉、高速且穩定的衛星寬帶服務。
和4萬多顆衛星比起來,星海科技這邊150顆衛星,連零頭不到。
就現階段來說,一家私人公司,發射這麼多衛星,在夏國是非常少的。
就這150顆衛星訂單,交給星海宇航公司,也能提供不少營收,讓公司有事可做。
不說運營下去………有李易的資金支持,星海宇航公司就是沒有任何訂單,也能生存得很好。
“這隻是星海科技智慧物聯的第一批衛星,後續還會發射衛星組建更龐大的衛星網絡……”
張亮所在的團隊,原本就是星海科技的。
對星海科技的衛星覆蓋計劃十分了解。
150顆衛星隻是明年的發射計劃。
而且是:最低發射150顆。
視具體情況,星海科技這邊的技術發展、5G技術的發展情況,智慧物聯、無人駕駛各方麵的技術應用……以及火箭技術發展,明年發射的衛星可能遠超過150顆。
李易微微點頭表示了解。
隨著5G時代到來,智慧物聯、無人駕駛各方麵技術需求,對衛星需求也會非常高。
“下次發射計劃是什麼時候?我們自己的火箭,大概什麼時候有發射計劃?”
李易也想去看看火箭發射!
他還真沒到現場看過,有那麼一點興趣。
至於星海宇航自己的火箭發射計劃……其實後續都有。
從航天科技引進了‘快舟’方麵的技術要吃透……最簡單的就是直接上手!!
除此之外,星海宇航公司原本主要研發的是大推力火箭!
這方麵的技術可沒有放棄,依舊在繼續研究。
引進航天科技的‘快舟’技術,隻是不想在小型火箭上浪費更多時間和資源。
更多的研究力度放在了大型火箭上。
反正有李易的資金支持,沒事就炸炸火箭,驗證各方麵的技術、收集各方麵的數據……能讓技術研究速度更快。
火箭發射任務,這方麵的問題,張亮隻是負責衛星研發設計工作,並不是很清楚。
霍凱峰作為星海宇航負責人,他開口跟李易說:“從明年開始,每個月都有1-2次火箭發射計劃!”
明年最少要送150顆衛星上去。
可想而知,發射任務會非常密集。
當然,航天科技的‘快舟’已經實現一箭多星,一次發射任務,可以送多顆衛星上去。
即便如此,因為發射窗口、天氣各方麵的原因,星海宇航這邊每個月都有發射任務。
此外,霍凱峰表示:“今年12月,還有兩次火箭發射任務,將今年最後一批10顆衛星送上去,我們會全程參與,熟悉‘快舟’各方麵數據和技術!”
“預計1月,我們開始發射自己的小型火箭,後續會開始驗證我們自己的可回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