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總部後,林愉立刻組織團隊針對偏遠山區網絡差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技術團隊提出了一個新方案,研發一套可以離線使用的課程包,讓孩子們即使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能學習。經過幾個月的奮戰,離線課程包終於上線,林愉第一時間帶著它再次奔赴山區。
孩子們看到林愉又回來了,興奮地圍了上來。林愉笑著給他們展示新的課程包:“孩子們,以後就算沒網,咱們也能學好多好玩的藝術知識啦!”孩子們歡呼著,迫不及待地打開課程包,沉浸在藝術的世界裡。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山區學校的孩子們在藝術方麵有了長足的進步。學校還舉辦了一場小型的文藝彙演,孩子們用歌聲、舞蹈和繪畫作品展示著他們的學習成果。家長們紛紛趕來觀看,看到孩子的變化,眼中滿是欣慰與感動。一位家長拉著林愉的手,泣不成聲地說:“林老師,多虧了你們啊,我家孩子以前不愛說話,現在變得開朗多了,還會唱歌跳舞給我們看,真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們。”林愉眼眶泛紅,說道:“這都是孩子們自己的努力,我們隻是給他們搭了一座通往藝術的橋,看到他們這樣,一切都值得。”
而在平台這邊,為了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宣傳團隊策劃了一係列大型公益活動。他們聯合各大電視台,舉辦了一場公益藝術晚會,邀請了眾多明星和知名藝術家參與。晚會上,播放了來自貧困地區孩子們的藝術作品和成長故事視頻,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許多觀眾在觀看後,紛紛通過平台捐款捐物,為孩子們的藝術教育貢獻力量。
一位知名畫家在晚會上感慨道:“這些孩子的作品充滿了生命力,他們是藝術的未來之星。我們作為藝術工作者,有責任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晚會結束後,不少藝術機構主動聯係林愉,希望能與平台合作,開展長期的藝術支教項目。
在與各方合作不斷深入的同時,林愉也注重平台自身的優化。用戶體驗團隊收集了大量用戶反饋,發現孩子們對互動性強的課程更感興趣。於是,課程研發團隊開發了一係列具有互動功能的課程,如線上繪畫接龍、音樂共創等。孩子們可以跨越地域,與其他小夥伴一起完成藝術作品,這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
在一次線上繪畫接龍活動中,孩子們來自不同的貧困地區,但他們通過平台緊密相連。一個孩子畫了一朵花,下一個孩子接著畫了一隻蝴蝶,畫麵越來越豐富,充滿了想象力。活動結束後,孩子們在評論區分享著自己的感受,“這次畫畫太好玩了,我認識了好多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