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李傕郭汜果真識破離間之計,我們亦有內應,可從內部瓦解其勢力,減少外部衝突,確保荊州平穩過渡至漢室之手。”
劉協聽得腦袋大,這計謀聽著真費解,還不如一個大炮轟開長安的城門,都被三人同時否認。
他不禁歎息,心中暗想:“難道就沒有一個簡單直接的方法,能夠迅速解決荊州的問題嗎?”
諸葛亮見狀,知道劉協心急,便安慰道:“陛下,兵法雲:‘兵不厭詐’。荊州之計,需得深思熟慮,不可操之過急。臣等所獻之策,雖曲折,卻能最大限度減少百姓的苦難。
荀彧也附和道:“是啊,陛下,荊州乃戰略要地,不可輕舉妄動。臣等所議,皆是出於對漢室江山的長遠考慮。”
劉協聽後點頭道:“那就先派人前去長安說服李傕和郭汜,若能成功,便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若此計不成,再考慮其他策略。朕希望你們能儘快製定出一個周全的計劃,以確保朕順勢還都長安。”
劉備怕劉協再提出使荊州一事,主動道:“陛下,讓臣前去長安說服李傕和郭汜,或許能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臣願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前往長安,以誠懇的態度和他們商討,爭取讓他們歸順朝廷,避免戰亂。”
劉協聽後,覺得此計可行,便點頭同意,並囑咐劉備:“皇叔,此行關係重大,朕全權委托於你,務必小心行事,以漢室江山為重。”
劉備領命,準備動身前往長安,而諸葛亮和荀彧則開始著手準備其他應對策略,以防說服不成,還有其他方案可以應對。
陽翟距長安有數百裡之遙,路途遙遠且多有險阻。
劉備一行人馬不停蹄,日夜兼程,終於抵達了長安城外。
長安城內,李傕和郭汜正因內鬥而自顧不暇,劉備的到來無疑給了他們一個喘息的機會,假情假意地聚在一塊商討。
李傕豪邁地灌了一壺烈酒下肚,張嘴對郭汜嚷嚷道:“郭汜,你我兄弟二人,何不聯手,將這長安城牢牢控製在手中?待到時機成熟,再圖謀天下,豈不快哉!
”
郭汜聽後,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險些忍不住翻白眼,暗想和你李傕聯手,豈不是讓你坐大?
但他表麵卻裝作豪爽,拍著胸脯道:“李傕兄,你我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霸業之事,我自然也是心急如焚。不過,此事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