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坐火車的時候,他聽人說,泉城機場買飛機的事情,自己就上了心,回去後他又打聽到蘇國極度缺乏日用品,而且他又打聽到蘇國飛機也比較便宜。
所以就有了這個日用品換飛機的想法。
對於劉昊陽的這個想法是真是假,沒有人知道,就像他是穿越過來的一樣,這種事情沒人知道,也沒人相信,既然這樣,劉昊陽隻好編故事。
不過他這個故事好像編的還很成功,很多人都相信了他,而且他的身份標簽,現在一躍成為了愛國商人。
接下來劉昊陽他們又回答了不少問題,他的幽默詼
諧的回答,不時讓現場氣氛活躍,這讓王善一對於劉昊陽不能從政,感覺可惜,他決定這件事以後,問問劉昊陽有沒有興趣從政,畢竟現在從政經商的人大有人在。
在采訪的最後,突然有一個記者大聲問劉昊陽:“劉總,這次日用品換飛機,你們昊陽貿易公司能夠獲得多少利潤?”
聽了記者的話後,劉昊陽笑著說道:“這是一個比較私密的問題,如果我說掙得少呢,大家也不相信,但是我說掙得多呢,又顯得我不謙虛,這個讓我很難回答呀。”
“劉總,你是實話實話就行。”
“就是,我們不會覺得你不謙虛的。”
聽著台下不少記者在那起哄,劉昊陽笑著說道:“那好,我就跟大家透個底。
這次五架飛機,我們直接獲利的話是2500萬元左右。
不過,我們在購買產品的時候,也有一部分的產品差價,預估的話,這次我們的獲利不會低於這個數。”
說完劉昊陽伸出一個手指,然後就笑著不說話了。
劉昊陽的話,立馬引爆全場,現場所有的記者都討論起來。
一個億嗎?隻是這一次貿易就掙一個億。
要知道,這可是在92年,舉辦一次亞運會,才用了二十億元,這劉昊陽才用了多少天,就掙了一個億,如果他們知道劉昊陽這還是保守的利潤,不知道他們會驚訝成什麼樣子。
第二天,全國各大報紙的頭條,刊登都是劉昊陽的日用品換飛機的壯舉。
《國民日報》: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論齊魯省日用品換飛機。
《滬申日報》:日用品換飛機,天才的思維,偉大的創舉,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華北日報》:日用品換飛機,讓以貨易貨,在20世紀再次煥發新春。
《財經日報》:劉昊陽,一顆華夏商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各種花邊小報,更是對劉昊陽的身世進行了各種猜測,有人說他是政府高官的兒子,是官二代;有人說他是馬來西亞富商的兒子,總之,各種有的沒的謠言滿天飛。
而各大電視台主要新聞,也都報道了劉昊陽的日用品換飛機。
一時之間,劉昊陽和他昊陽貿易公司一夜成名,成了全國人民最津津樂道的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