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凳的製作並不難,上一世她就曾做過,雖然外觀不大好看,但能用。
陳宛白走到屋側的竹子堆旁,挑選出兩根均勻、質地堅韌的竹子,拖進了堂屋。
而後,去房間內拿來了在老鄭頭那裡打的木工工具:挖刀、鋸子、尺子、鑿子、木鑽等。
因為隻需要製作吃飯坐的竹凳,沒有背靠,所以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她先用鋸子鋸下兩根長三十八寸的竹節,當作凳腳。再鋸兩根長十二寸的竹節,用作凳麵的邊。接著用柴刀削去竹杆的外皮,讓裡麵光滑的竹材露出來。
另外鋸幾根等長的段,用柴刀小心地把它們劈成寬窄一致、寬約九分、兩頭削尖的竹條。長約十二寸六分的大約需要十四根,長約十八寸的兩根。
隨後,她拿起柴刀,仔細地刮去竹條上的毛刺和凸起,使竹條變得光滑平整。還削了一些竹釘,留作最後固定之用。
準備工作完成後,陳宛白坐在一個木頭樁上,開始動手製作竹凳。(邊長、高:45)
她拿出凳腳的竹節,在十三寸五分處用柴刀砍出一個槽,再用挖刀把槽挖深一些。在凳腳從底部向上大約三寸處挖出一個小洞,另一頭同樣操作。
隨後在側麵凳腳從底部向上大約九寸處再挖一個洞,另一端也是如此。
兩根凳腳一樣地挖槽挖洞後,放置在一邊備用。
接著,她拿出用作凳邊的兩根竹節,豎向砍出一條縫(但不砍斷),打磨掉毛邊之後,將之前打磨光滑的、兩端尖的竹條一根一根地橫向排列,放入竹節縫內卡住,翻過來,在凳麵反麵對角插入十八寸長的兩根竹條。這樣,一個凳麵就完成了。
她將兩根凳腳、一個凳麵和六根竹條一起拿到灶房。
陳宛白點燃了一個火堆,將之前凳腿竹節的四個槽放到火上加熱。
當竹條表麵冒出微煙,發出輕微的劈啪聲時,她迅速將其拿出,用手掰彎,然後將凳麵的邊塞入槽內。
當兩個凳腿都彎好之後,陳宛白立刻用繩子將其綁住固定。
另外兩個凳腿也是同樣的操作。
而後將六根竹片卡在之前鑿出的洞中,作為凳子的支撐。
最後,在拐彎交接處,用木鑽打上小孔,再將竹釘打入,鋸掉多餘的部分。打入竹釘是為了讓竹凳更加穩固。
經過陳宛白的努力,竹凳終於製作完成了。
陳宛白仔細檢查了她製作的竹凳,確保每個連接點都牢固可靠。她用柴刀修整了凳麵上的竹條,確保它們平整且沒有突出的部分,以免日後坐著不舒服。隨後,她又細心地打磨了竹凳的表麵,讓竹材顯得更加光滑。
完成這些工作後,陳宛白站起身,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她看了看外麵的雨勢,依舊沒有絲毫要停下的跡象。
回到堂屋,她看了看地上還剩餘的竹子。她心想,反正也不能出去,為何不做些其他竹製品呢。
竹杯、竹碗、竹筷,這些東西無論是自用還是換取些許銀錢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