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拿起書稿翻到其中一頁,站在房間中央,看著方明華,聲情並茂朗誦起來:
背著手
在亞熱帶的酒館
門前吹風
晚了就坐下
看柔和的閃電
背著城市
亞熱帶季風的河岸
方明華決定去申城。
這部《路邊野餐》已經寫好,趕緊去申城改稿,不能再拖。
於是就向領導請假,然後告彆父母,背上自己的那形影不離的黃挎包,
買了一張去申城的硬臥,踏上東去的旅途。
經過一天一夜,第二下午才到達申城。
火車放慢速度鳴著長笛,徐徐從居民區中穿過,兩邊都是低矮的平房,鐵軌邊都是過往的行人,見到火車來依舊如此淡定。
八十年代初的申城自然沒有後世那麼繁華,但它依舊是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現在正值下班高峰期,大街上的藍色老式公交車和各種小車川流不息,但更多的是騎著自行車的上班族,彙成自行車的海洋。
方明華還看到一輛白色小汽車,硬朗的外形,很引人注目。
一代神車—桑塔納出現了!
方明華下車後,依舊買了張申城市地圖,坐上公交車直奔位於靜安巨鹿路的《收獲》雜誌社。
等他趕過去,已經下班,方明華就在附近找了家國營旅館住下來。
晚上,特意坐公交去了外灘。
我的天啦
這麼多人!
方明華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
沿著外灘水泥堤牆就是所謂的情人牆,密密麻麻都是男女青年,幾乎都是情侶!一個個卿卿我我,旁若無人做出親密動作。
連方明華這個穿越過來的老男人看見就有點不好意思。
不是說八十年代姑娘都是含蓄保守的嗎?人怎麼這麼多,膽子這麼大?
其實他哪裡知道,這一切歸結到住房問題。
1950年後申城城市建設長期處於停滯狀態,其中又以住宅為民生最大問題。一間十平米房間三代同堂乃至四代同堂,在浦西地區屬於常見現象,至於兩代人一房就更是平常。
在這種情況下,夫妻行房事都已經困難,需要找家人外出後的機會,不然就必須要不顧倫理、臉皮了。
青年戀愛,自然就更不容易,儘管不乏談三年戀愛連手也沒有拉過的靦腆男女,但畢竟有那不會少數的無法抑製“力必多”的青年。
而外灘則是最好的地方。
人的心理是奇妙的,當人一蜂擁,隨眾的本能也便發揮了起來。儘管這年代男女多是靦腆,但見有大膽的情侶相擁著,相擁的男女越多,原不敢相擁的便越有了慚愧,從慚愧中猛生出突破的膽量來。
因此外灘實在是個學習、實現的好去處,這又成了吸引試圖實現突破的情侶們前來的一種隱秘緣由。
算了,不看了。
再看晚上睡不著。
方明華轉身就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