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一直泡在湯水裡的帶殼花生,也會繼續吸收水分,從而增加分量。
三岔口。
楊沛東跟老麥頭打了個招呼,熟練的卸下煤爐子、水桶,去胡同院裡接水擺攤。
時間不長,五香味兒飄蕩出來,勾動著路人們的食欲。
今天擺攤更加順利,楊沛東從容應對,幾乎是一直在稱重、包貨,然後收錢裝包。
等過了中午最熱鬨的那一陣兒,他用四十斤乾花生煮製出來的成品,已經賣的差不多了。
“如果隻是在三岔口這裡售賣的話,一個飯點兒估摸著最多也就能賣四十斤乾花生的量了,想再多賣根本不現實。
雖然這附近幾個工廠的工人數量加起來足有上萬人,但畢竟我賣的煮花生不是什麼主食,不可能有人天天買這個回去吃。”
楊沛東守著攤位歇息,暗自分析今天的售賣情況。
“接下來先這麼賣著,八十斤也不算少了,相當於每天有八九十塊的純利潤,隻要不出現意外情況,憑這一個月兩三千的收入,接下來的日子再也不用為錢發愁!”
這年頭,麵粉一毛多一斤,新鮮豬肉也才八毛六分錢,兩三千塊在老百姓眼裡那都是巨款了,每個月這些收入,花不完,根本就花不完。
念及此,楊沛東的心情莫名暢快、愜意,並且充滿期待。
可當他下午馱著餘下的煮花生又來到三岔口擺攤的時候,卻不由得微微皺起了眉頭。
“小楊,看開點兒,一樣買賣百家做,看到你掙錢,自然就有人眼饞,跟在後麵吃肉喝湯,這很正常。”
老麥頭湊到近前,用眼神朝斜對麵的攤位示意了下,遞了根煙卷兒低聲勸慰。
隻見在斜對麵的路邊,同樣出現了一個賣五香煮花生的攤位。
就連家夥事兒都跟楊沛東整的差不多。
一輛自行車馱著兩個冒著熱氣的鐵皮水桶,也用上了煤球爐子,此刻攤主叼著煙卷兒,迎著楊沛東的目光,毫不介意的點頭輕笑,順帶著吐了口煙霧。
對方是個三十多歲的男子,長得黑瘦黑瘦的,此時的神情怎麼看怎麼有恃無恐,根本沒當一回事兒。
楊沛東看著看著,很快臉色一動,也朝對方笑了下,主動隔著馬路打起了招呼。
“哥們兒,來的夠早嘛!”
“嗐,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以後還得跟您多學習!”
對方明顯也是個經常擺攤的,嘴皮子賊溜。
“小楊,這人我認識,叫侯三,前段時間我去進貨的時候,還在東城鴿子市見過他倒騰票兒,不知這小子在哪兒聞到味兒了,也乾起了你這個買賣。”
楊沛東開始整理攤位,旁邊老麥頭湊過來小聲說道。
“嗯,沒事兒,他乾他的,我乾我的,各憑本事,這沒什麼好說的。”
楊沛東語氣自然,臉上始終掛著一抹輕鬆笑意,跟之前一樣表現的氣定神閒,沒什麼變化。
沒有門檻的買賣,始終長久不了。
這個問題其實他早就考慮到了,並且也在積極的想辦法提升五香花生的口味。
隻有把口味提上去了,才能讓買賣最大限度的不受影響。
彆的你能模仿,可這煮製花生的配方,就沒那麼容易了。
“對,小楊你這心態是真好,就該這麼想,省的心裡置氣,犯不上!”
老麥頭點點頭,接過遞來的煙卷兒,夾在了耳朵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