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博士的古代生存手冊(老婦聊發少年狂)》全本免費閱讀
路上甄寧跟小草聊天,摸清了小草家的基本情況、
她娘生了5個孩子,就活了她一個,去年爹也生急病死了,家裡隻剩她和娘兩個人,現在借住在同仁堂,平時也不閒著,會主動幫著做些雜活兒。等娘好了,二人準備回老家,那裡還有兩畝地,能支撐她們活下去。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草歲數比聽柳小,心智卻更加成熟,聽鬆心中感慨。
幾人來到同仁堂,小草道了彆,利落下車,腳步輕快地向裡屋跑去。
甄寧吩咐聽鬆去衣鋪買了一大一小兩套冬衣,自己則去食鋪買了些熱騰騰的肉包子,又包了一大包餅子,這種餅子沒有餡兒,又乾又硬,唯一的優點是保質期長不容易壞。
東西備齊,甄寧走進同仁堂,熟門熟路找到了李達李大夫。
如果要給興安縣的名醫排序,李達絕對名列前茅。
他不是本地人,青年時來到興安縣開了這同仁堂,靠著一手好醫術,很快在縣裡打響了名頭。一晃這麼多年過去,再也沒挪過窩,這些年也收了好幾個弟子,同仁堂越辦越紅火。
除了醫術,李達的名聲也不錯,給有錢人看病照價收費,遇見窮苦人家則經常主動減免診金,類似收留小草一家在堂內過夜的事也不是第一遭乾了。
當時陳明德生病,原身就是請他出的診,這幾個月原身生病也沒少從他這兒拿藥。
李達見到甄寧態度熟稔,“秀才娘子身體可好些了?”
“好些了,我猜小草說的好心大夫就是您。”甄寧微微一笑,把食物、衣服並5兩銀子交給他,托他把食物、衣服轉交給小草母女,錢算作小草娘的藥費。
小草娘兒倆的底細李達很清楚,“你們認識?”
“也不算,就今天買她家騾子打過交道。”
李達挑出一塊兒碎銀子,給甄寧遞過來,“夫人心善,轉交東西是小事,小草娘大概再吃4兩的藥就能好全,這些銀子倒有些多了。”
“多的部分就給下一個特彆困難的病人用吧。”甄寧沒接,轉身離去。
李達身邊的學徒有些驚奇,“秀才公那場病竟還沒把他家掏空?對陌生人一出手就這麼大手筆!”
李達皺起眉,“就你話多,趕快把東西給小草送過去,包子還是熱的,讓她們趁熱吃。”
學徒訕訕撓頭,不敢再多話,起身送東西去了。
車上,聽鬆問:“娘,我們還能幫她們做些什麼?”
陳表叔撇嘴,“你從小到大自己掙過一個銅板嗎?能怎麼幫?天下可憐的人多的是,你一個一個幫得完嗎?”
“表叔說得對,個人能力終究有限,要想幫助更多的人,需要集合大家的力量,而在這之前,我們自家要先發展好。”
聽鬆默默思索,陳表叔自以為理解了,“對,我們要先過好自己的日子。”
甄寧沒有反駁,“表叔,我們現在要去哪裡?木匠鋪買車?”
“縣城工價高,車自然也更貴。而且這類大件兒都是下了定金才開始做,縣城木匠鋪也不會有現貨。我們隔壁的上水村有一位姚木匠,手藝好,價格也實惠,我們找他訂就好,離家近取車也方便。我們現在要去買鐮刀、犁、耙、耖等鐵器,鐵這東西官老爺管得嚴,鄉集也就能買些鐮刀、鋤頭、鐵鍋之類的小件兒,大件兒隻有縣城公家的鋪子買得到,價格貴得很。對了,你準備買鐵犁還是木犁?”陳表叔不愧是種田老把式,說起這些頭頭是道。
“鐵犁吧,效率高一些,怎麼了?”
“一具鐵犁可就八、九兩銀子了,如果沒錢可以用木犁,雖然耕田速度慢點,也能將就用,我家用的就是木犁。耙要碎土,一定得用鐵的,耖其實也可以用木的,這樣又能省些錢。”
這就是農人的生活智慧,隻要能省錢,不怕費工夫。
甄寧算了下賬,從黃致弘那賺的100兩就剩下64兩了,嘖!花錢如流水呀。
“表叔,買一套鐵的犁、耙、耖大概需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