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博士的古代生存手冊(老婦聊發少年狂)》全本免費閱讀

陳表叔和幾個兒子去外麵乾活了,甄寧與陳表嬸閒聊了一會兒,說了陳老三不再租她家地的事兒。

作為多年鄰居,陳表嬸兒了解甄寧家的情況,不由擔憂,“那這可怎麼辦?這陳老三也太不地道了。”

“以後可能會多麻煩嫂子家了。”甄寧笑說。

陳表嬸有些為難,“咱們兩家這麼多年的鄰居,關係一向不錯,嬸子能幫當然幫。但我家也就一頭牛,用的犁還隻是木犁,實在種不了更多地了。”

甄寧知道她誤會了,解釋說:“這地我是要自己種的,牛和牛車以及農具也準備自己買,隻是嬸子你也清楚,我家小的小、讀書的讀書,能乾活兒的人少,會耕地的就更沒有了,我也知道嬸子家的難處,隻是想在你們有空閒的時候借用下勞動力,我也不白用,會給相應報酬的。”

原來是這樣,陳表嬸放下心,“什麼報酬不報酬的,他們有空你隻管使喚,管飯就行。”

思量再三,還是勸道:“要不你多問幾家?你家之前也沒人種過地,可能不知道,這種地又苦又累,還要看老天爺臉色,種得好也就夠個溫飽,種得不好可能顆粒無收,你心裡可要有數。而且牛和農具可不便宜,一下要置辦齊需要不少錢。”

甄寧理解陳表嬸是為自己好,“這些我都知道,目前我確實沒有種過地,但之前沒出嫁的時候讀過一些相關書籍,還是有信心能做好的,不過第一次上手,肯定要向表嬸你們請教,希望表嬸不要厭煩。錢方麵不用擔心,買牛和農具還是夠的。”

昨天甄母和鄭氏來過的事不是什麼秘密,陳表嬸以為是他們資助了些,沒再追問錢的事,但對甄寧看過書就能種好地的說法明顯不相信,不過看甄寧態度堅決也沒再多勸,“有啥不懂的儘管問!”

原身不了解這個時代耕種的具體細節,甄寧趁機向陳表嬸請教了不少。

陳表嬸耕作幾十年了,經驗豐富,很有耐心地一一解答甄寧的問題。

現階段甄寧最關心的就是肥料了,青山村現在種地所用的肥料大致分為四種。

第一種是糞肥,大部分人家會在菜地旁的偏僻處挖一個坑,家裡人或者小型牲畜的糞便都會倒入坑裡漚肥,漚熟之後運送到田裡肥地,牛、馬等大型牲畜的糞便則曬乾後磨碎撒到地裡。牲畜圈裡的土也是好東西,村民會定期把舊土挖出來換上新土,舊土鏟細用來給菜地增肥。

第二種是陳老三提過的綠肥,這就不得不佩服生物的進化和適應能力,紫雲英、救荒野豌豆、毛茛、蛇床、風花菜、田野紫蘇等植物已經完全適應了稻田的生態,它們的生長周期與農耕周期完美契合,農閒時抓緊時間生長繁衍開花結果,種子則能在泥水裡休眠幾個月,直至條件適宜,生根發芽,重複生命的輪回。農民在收完當季糧食之後,什麼也不用乾,來年春天這些野草會自然生長,犁地時將草掩埋進土地即可肥田。

第三種是泥肥,每年枯水期的時候,村民會爭相挖取陰溝、池塘或者河裡的淤泥,太陽下曬乾之後碾碎,拋灑入田中。

第四種是草木灰,在農閒的時候收集山上的枯枝敗葉,焚燒成灰,溶於水倒入田地,由於村裡有使用過多反而減產的曆史,現在村民隻敢在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使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