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博士的古代生存手冊(老婦聊發少年狂)》全本免費閱讀
聽鬆也聽到了門口的響動,很快來到院子裡。
光天化日的甄寧倒也不慌,徑自打開大門。
門外站了好幾個人,敲門的是一個十三四歲穿粗布衣服的丫鬟。
打頭站著一位滿頭白發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她披著一件灰毛大氅,頭上還插著一根銀簪,臉上有焦急之色。老太太身後跟著位容顏秀美的婦人,她穿著秋香色的素雅長衫,頭發隻簡單用竹簪挽著,眉宇間淺淺的川子紋不自覺流露出些許哀婉。
此二位正是原身的母親和大嫂鄭氏,兩人人身後停了輛牛車,車上還有個車夫在等。
這裡要介紹一下原身娘家的情況了。
原身娘家與陳家這種隻出過陳明德一位秀才的人家可不同,算得上真正的耕讀之家。
原身的祖父是舉人,父親也有秀才功名,到原身這一代,孩子們的大舅舅也是秀才。
甄家有良田五十多畝,日子過得寬裕,因為隻有原身一個女兒,甄父甄母將其視為掌上明珠,從小把她當大家閨秀寵,琴棋書畫裡除了琴沒練,其它三項一個沒落下,尋常女兒家學的織布和家務,反倒一點兒沒沾過,就刺繡還學過幾天。
甄父學識和品性都不錯,在興安縣頗有聲名。
陳明德開蒙時經人介紹拜入甄父名下學習,才與原身相識,兩人算是半個青梅竹馬。
小時候大家都在一起玩,等二人一同長大,到了花兒一樣的年紀,一個才子一個佳人,漸漸暗生情愫。
甄父甄母都很看好陳明德,認為“此子非池中之物”,對自家女兒更是一片真心。也不嫌棄陳家人丁稀少,田產單薄(相對而言),欣然允婚,成全了兩人。
甄家還有兩個兒子,即原身的大哥甄永濟與弟弟甄永源。
大哥甄永濟自不必說,走的安安穩穩科考路線,目前是秀才,今年已經出發去省城參加鄉試。婚姻上娶了甄母的親侄女兒,即原身的表姐為妻,兩人真青梅竹馬,感情甚篤。
但可能是近親結婚的原因,兩人求子艱難,早年生了三個孩子都沒活過周歲。等到大嫂25歲,才終於又生了一個兒子,兩人自然欣喜若狂,左思右想,給這寶貝疙瘩起了個“狗蛋兒”的小名,認為賤名兒好養活。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名字起了作用,狗蛋兒雖然自小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倒也病病歪歪長到了14歲,甄家人於是更相信這些了,整天“狗蛋兒”“狗蛋兒”地叫著,甄文州這大名倒是很少有人提了。
二弟甄永源從小調皮到大,大禍小禍沒少闖,書是完全讀不進去的。15歲的時候更是偷走家裡20兩銀子,留下書信“我跟兄弟們闖事業去了,父親母親不要擔心”後,拍拍屁股離家出走了,差點兒沒把甄父甄母氣出個好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