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邊擺攤的小販賣的東西品類不少,有糖葫蘆、包子饅頭、麥芽糖等食物,有各色絹花、釵、簪等配飾,有撥浪鼓、布娃娃、布球等玩具,也有香粉、牙刷、皂粉等日用品。

這些小販大都是男性,他們裝扮基本一致,衣服顏色是棕色、棕黃、赭色之類的褐色係,上衣都是長度不超過膝蓋的短襦,下身穿著褲子,頭戴巾帕,頭巾倒是各色各樣,隨意紮著,腳上穿著麻鞋。

隻幾個賣女子配飾和兒童玩具的攤位有女子守著,她們衣服顏色多了些,有豆綠、琥珀等色,頭發挽成小髻,點綴著一兩件釵、絹花之類的頭飾,大都穿著長襖,鞋也是麻鞋。

街上的行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男子有類似小販穿著的窮苦人家,有穿著各色皮裘、足蹬靴履的商賈,有穿長袍、頭戴冠巾、腰掛配飾的文人,也有穿甄寧一行類似長襦的平民。

古代大多數女子是沒多少機會逛街的,原身之前也不常來縣城,能大白天在主街逛街的女子家境一般都不差。

她們大多衣著精致,雲尖巧額,墜著些琉璃、螺鈿、朱釵之類的頭飾,臉上或多或少點了些妝,耳朵上也多有墜子等耳飾,穿著杏黃、柳綠之類亮色的長襖,腰間掛著香囊、玉佩、鈴鐺等配飾,間或有一兩個穿火紅或雪白皮草的,格外惹眼。

小小一條街映射世間百態,根據原身記憶,華朝等級森嚴、貧富差距巨大。

農民、擔夫、小攤小販、馬夫、船家、店小二等,因為家境貧困,且要從事重體力勞動,上衣都很短,大多是不超過膝蓋的短襦或短衫,他們有的頭戴巾帕,但頭巾大都比較隨便,有的乾脆不戴頭巾,直接露出發髻,一般隻穿麻鞋或草鞋。

階層更高的人比如官吏、文人,或是家境比較好的平民則頭戴巾子或襆頭,穿交領長袍或圓領襴衫等較寬鬆的衣服,下身穿長褲,足蹬靴履。

商賈社會地位地位最低,但近些年風氣漸漸寬鬆,他們隻要有錢,綾羅綢緞也是能穿的。

好在近十年社會穩定,人們安居樂業,底層民眾日子比之前還好過些。

甄寧看了幾個小攤,無奈囊中羞澀,最後啥都沒買直奔曹記,再苦不能苦孩子,昨天說好要買糕點回家的。

曹記糕點真不少,綠豆糕、赤豆糕、桂花糕、栗子糕、玫瑰酥、水晶糕等等,糕點個個精致可愛,惹人垂涎。

可惜一看價格,嘖嘖嘖!高攀不起。小小一盒糕點抵得上幾斤大米,隻能先封心鎖愛了,最後就買了塊棗泥糕和十幾塊梅子蜜餞,就這都花了60文,讓甄寧回憶起在商場被XX元/50g標價的散稱零食背刺的慘痛經曆。甄寧隻恨自己在現代學的不是廚藝,如果把現代糕點搬到古代,應該能發家致富。

買完糕點,興安街上其它高大上的的店鋪目前甄寧望塵莫及,三人直接轉戰興水街。

興水街路窄些,但人流量比興安街還大,就是穿著體麵的很少,基本是平民老百姓。

店鋪也更接地氣,有雜貨鋪、糧鋪、酒鋪、當鋪、香料鋪、調料鋪、鐵匠鋪、種子鋪、木工作坊等。

街邊也有附近村子的村民擺攤,有賣青菜、菠菜、芹菜、豆芽之類的應季蔬菜的,有賣酸蘿卜之類自家醃製的小菜的,還有賣豆腐、千張之類豆製品的。

甄寧先逛了逛雜貨鋪,補充了些草紙、皂角粉之類的日用品,又去調料鋪買了些醋和醬油,家裡這些調料也不多了,甄寧還看到了白糖,50文一斤,著實不便宜,但想想聽蘭聽竹饞嘴的小模樣,再對比曹記糕點的價格,還是買了一斤。

債多不愁,甄寧這樣安慰自己。

逛完一圈兒,甄寧挺感慨,不得不欽佩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製肥皂這穿越常用的招兒不好用啊!

肥皂、胰子之類的清潔用品不但已經出現,還卷出了花兒,已經開發出各種香型了,當然這些都是富貴人家享用的,普通人用的是皂角粉之類的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