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博士的古代生存手冊(老婦聊發少年狂)》全本免費閱讀

青山村距離興安縣大概40裡路,平時走路過去需要大概4個小時。今天隔壁陳表叔正好趕牛車去縣城辦事,甄寧幾人正好搭個順風車。

牛車不緊不慢穿過鄉間小路,偶爾碰見同村的村民,陳表叔總會跟他們打個招呼。

村民回應的時候總會多瞟聽柳幾眼,眼神都有些怪異,聽柳也感覺得到,他縮成一團,恨不得把自己埋進車板。

二月上的風有些凜冽,甄寧幾人用麻布裹住腦袋,穿著厚厚的長襦,襦裡填的是雞毛、鴨毛,也還算暖和。

原身沒見過棉花、棉布,不清楚是沒引進華朝還是沒大麵積推廣。甄寧愜意地坐在板車邊,看著路邊連疇接隴的田地,思緒翻飛。

聽柳就難受了,被陳表叔嘮叨了一路不說,還時不時被甄寧幾人火上澆油下,他一整個卑微,頂著個大花臉,絲毫不敢反駁。

等上了官道,牛車平穩了不少,速度也加快了些。

縣城門口大排長龍,幾人隻能排隊等待入城,甄寧饒有興致地觀察四周。

城牆為土、石混合結構,呈灰黃色,大概有七、八米高,寬度約摸有個三米。甄寧目光所及之處共有4座箭樓,其中城門口左右各有一個,另兩個分散在兩邊,間隔大約2裡,目前這些塔樓裡並沒有兵卒站崗。

他們排隊等待的城門高約三米高,刷了暗紅色的油漆,門頭掛著塊匾額,上書“東門”二字。

左右各侍立著一位身披甲胄、手握長纓槍的兵卒,另有兩位頭戴方巾,身穿黑色袍服,腰佩黑底白紋腰帶的小吏在盤查進城的行人。

有大包貨物的需要當場打開查驗,外地口音的則要查看路引。

輪到甄寧幾人時,小吏聽他們是本地口音,也沒帶大宗貨物,簡單問了幾句就放行了。

約定了返程的時間和碰麵的地點,兩撥人暫時分彆。

甄寧一行先把聽楊送到書院,叮囑他下學之後還是像之前一樣借住到舅舅家,他家離縣城近,往返能節省不少時間。

送走了聽楊,甄寧正式開始今天的計劃,她要了解一下縣城的基本情況,最好能發現商機。

原身對縣城並不熟悉,她需要聽柳帶路,至於聽鬆,反正現在家裡沒什麼事兒,一起出來走走也好。

興安縣縣城不是很大,聽楊熟練地帶著兩人穿過大街小巷,不多時就來到縣裡最繁華的地段。

聽楊介紹:“這條是興安街,它是城裡的主路,道路最寬還直通著縣衙,大家進城辦事總要經過,因此最為繁華,附近的興水街和荷花街也有些人氣,但比興安街還是差點意思”

興安街的路有兩三米寬,在這個時代應該也算氣派,路麵挺平整,路兩邊是整整齊齊的磚石結構平房,房子正門掛著各式各樣的招牌,有金鋪、銀樓、成衣店、酒樓、古玩店等等,有些店家門口還站著攬客的夥計。

甄寧一眼看到了曹記糕點,開在這地方,難怪賣那麼貴。

街邊空地處還有些擺攤的小販在叫賣,街上人來人往,確實挺熱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