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寧她爸想讓她進師範,女孩子嘛,畢業之後在家附近找個學校當老師,鐵飯碗,安安穩穩一輩子。

甄寧她媽想讓她學醫,醫生社會地位高,工資也不錯,越老越吃香。

兩人各持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甄寧不想當老師,現在的學生可不好管,也不想當醫生,害怕搞出醫療事故上社會新聞。

她叼著冰棒翻看大學報考指南,專業分類有很多。哲學、文學、藝術學這些跟自己一點都不沾邊兒;理學、工學這些她也不喜歡,高中學物理就學得夠夠的了;法學好像很厲害,但是聽說要背好多好多的法律文書;最終,農學這個看起來格外親切的學科,映入了她的眼簾。

心動就馬上行動!甄寧偷偷填報了誌願,一個農學院校的農學專業,用既定事實向父母證明了:好好學習,長大後也可以回老家種地滴。

就這樣,甄寧親手拉開了與農學11年愛恨情仇的序幕。

和中國大學大部分專業的課程規劃一樣。甄寧在的專業除了統一的公開基礎課,比如馬列、中國近代史、政治、外語、計算機基礎、思想道德等。專業基礎課程也學的很全麵(雜),植物學、遺傳學、基礎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土壤肥料學、生物統計學、微生物學、植物生物技術導論、農業生態學等課程一個不拉。

大學四年一晃而過,甄寧的種地技能距離爐火純青、出神入化就差下地實踐了。

是的,甄寧這四年就學了些最基礎的理論,至於下地實踐?彆的學校不知道,甄寧這兒除了嫁接、人工授粉、套袋之類流程簡單的實驗實操比較多,下地實驗隻有一個學期有,還是10個人合作種植一小塊旱地,拌個有機肥都要搶著乾!

記得大四上學期的時候,企業進校園的秋招轟轟烈烈開始了,甄寧那叫一個野心勃勃,決心走出象牙塔奔向殘酷的成人社會,畢竟上百家企業來招聘會呢,找工作那不是喝水一樣簡單?

甄寧信心滿滿地製作了簡曆,打印了一大遝,舉著簡曆在各個人潮湧動的招聘位殺了個快進快出,然後就被現實狠狠打臉,60%都是銷售崗,好不容易找到的專業相關崗位也十分精彩,工作地點大多在鳥不拉屎的種植基地,要求起的比雞早,睡的比雞晚,乾的比牛多,一問工資,月入2800、每天笑哈哈!

甄寧大受震撼,苦思一路,回到宿舍便向室友發表奮鬥宣言“姐要考研了!”

就算當牛馬,也要當賣得上價兒的高端牛馬!此時距離研究生考試還有仨月,甄寧頭懸梁錐刺股,比高三都用功,終於是考上了,還選了個不錯的導師。

研究生的學費比本科高些,一年要8000,但作為農科院農學生的“高貴”儘數展現,學費全部返還不算,每個月還有2000的津貼,偶爾幫導師做做項目還有外快拿,甄寧非常滿意,她不再從家裡拿錢,算是正式獨立了。

研究生階段的實踐課多了很多,作為甄寧個人唯一指定主食,甄寧選擇水稻為主要研究目標。

育苗、整地、插秧、追肥、控水、除草除蟲,與偷吃的小鳥鬥爭,直至收獲、考種,再育苗,一輪又一輪。插秧從寸步難行,插出的秧苗東倒西歪,到駕輕就熟、秧苗整整齊齊,雜交從笨手笨腳到行雲流水,烈日之下汗流浹背,膚色向非洲人看齊。

大中華區國情在此,水稻方向的研究早已卷成一片紅海,為了畢業隻能更加努力。

農學生的生活忙碌而枯燥,但看著自己種植的水稻一天天長大,看著它們抽穗揚花,隨著風自由舞動,看著它們結出飽滿的稻穗,看著它們在陽光的映射下閃著金光,甄寧無比充實。

時光飛逝,研三的甄寧沒參加校招,早在研一的時候她就聽師姐說啦,“不讀博、勿學農”,這幾年她做了充足準備,順利進入博士階段。

博士四年甄寧更換了研究方向,這次她主要進行茄科植物的抗病性研究。

好消息是研究內容主要在實驗室完成,再也不用在烈日下揮汗如雨了。

壞消息是,更看臉了!實驗充滿變量,投入大量精力繁殖了數代的素材隨時可能暴露巨大缺陷,讓整個項目走入死胡同,隻能廢掉方案從頭再來。

甄寧在一次次實驗中成長,從最開始失敗時的挫敗,到後來的處變不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