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這邊蓄勢待發,梁中書那邊的生辰綱也上路了。
眾人劫此十萬貫,倒也真不是為難那“青麵獸”楊誌。
五月初,七星聚義,議取生辰綱。
五月初五,梁中書設家宴款待楊誌,
五月十五,楊誌喬裝帶隊,護送生辰綱上路。
除了曹傑外,誰也不知道那生辰綱是誰帶隊押運。
其實不管是誰押運,這生辰綱是劫定了。
隻能說,楊誌黴運纏身,合該要上梁山落草才能保住性命。
梁山一百單八將,若要評第一倒黴蛋,那一定非楊誌莫屬,從三代將門之後,到落草為寇,孤獨死在丹徒縣。
楊誌的一生,得意的時間太短,而失意卻是一個接一個,做人倒黴到這個地步,也真是令人同情。
楊誌丟失生辰綱,外界客觀原因是有很多,比如底下人不聽話,違背楊誌的意願,非要在黃泥崗休息,以及晁蓋、吳用一行人的狡猾,但內在原因還是在楊誌自身上。
他這個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軍人思維太重,這種性格特點能讓他成事,也能讓他敗事。
先說說成事的方麵,楊誌的軍人思維,孕育了他的謹慎,帶兵打仗要考慮的因素很多,稍微不注意,就會損兵折將。
所以楊誌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會通盤考慮全局,將所有的負麵結果提前預設好,然後將其扼殺在搖籃裡。
原著第十五回,梁中書命楊誌押送金銀擔,原本的計劃是用十輛大車,帳前撥十個廂禁軍監押著車,每輛車再配一個軍健跟著,這樣的話,單是運送的人,就已經是二十人的編製了。
楊誌走南闖北,知道這種明目張膽地押送非常冒險,就建議來一個精兵簡政的措施,車子不要了,軍健也不要了,隻要十個健壯的廂禁軍,裝作挑夫,每人負責一個擔子,靜靜悄悄前往東京。
但他沒有料到,這生辰綱還沒上路,消息就泄露了。
就像吳用所說的,力則力取,智則智取。
不管你怎麼運送生辰綱,是偷偷摸摸,還是精兵守護,都到不了那開封府。
畢竟,你總不能調遣幾百兵丁去東京吧!
那誰知道你是去送禮,還是去造反。
六月,熱浪如火。
公孫勝穿著一身八卦道袍,手中持一口鬆紋古定劍,嘴裡念念有詞,足足做法數個時辰,他這才頷首道
“未來三天時間,我等所行之事不會被人推測出來,除非那人的境界勝過我師父。可普天之下,誰能強過我師父?大多也就是道行相當罷了。”
他師父羅真人,法術通天,能呼喚天神、知卜未來,葫蘆在他手裡也能變成人,實乃人間地仙。
眾人不疑有他,畢竟公孫勝已經是日遊境五品的實力,他師父絕對已經修成嬰兒,那梁中書請誰來推算,也絕難強過一位修成嬰兒的地仙。
“既然如此,事不遲疑,我等這便動身。”
七人推著車子,就向那黃泥崗方向去了。
此時,楊誌戴上涼笠兒,穿著青紗衫子,係了纏帶行履麻鞋,挎口腰刀,提條樸刀。
老都管以及兩個虞候打扮做個客人模樣,十一個壯健的廂禁軍都做腳夫打份,將十一擔沉重的財帛挑著,還要帶著自己的樸刀兵刃,揮汗如雨往東京走去。
不覺,兩隊人馬便都到了這黃泥崗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