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在大廳裡商議,那劉高朝著武鬆一陣暗示,去了後麵書房。
“知寨大人,小人劉高,乃是王大官人的女婿。”
“你有何事?快點說來。”
劉高心中一陣抽搐,這官職本是他的啊!竟讓一個嘴上無毛的小子得了!
“王大官人願配合大人,拿出糧食八百石資助剿匪。”
“好!王員外心憂百姓,端的是鄉紳的表率。”
劉高苦笑一聲,解釋道“大人,各地山賊為禍多年,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啊!大人若是剿匪捐糧,各個莊子頂多也就捐個幾十石。”
“嗯?”武鬆不是傻子,一聽就知道這劉高的意思了,皮笑肉不笑道“王員外做了這個表率,領了好頭,若能捐到足夠的錢糧,我自然不會虧待了他。”
“有大人這句話,小人便知道怎麼做了。第一批三百石,明日便能送到,想來有王大官人做表率,其他鄉紳也必然慷慨解囊。大人也有錢糧去剿匪了。”
“好!剿匪成功,有你們翁婿的功勞。”
望著劉高的背影,武鬆冷笑了一聲,暗道果然如同哥哥所料,這都是群吃人不吐骨頭的……
當劉高將認捐八百石的消息一公布,大廳裡一陣沸騰。
有人背叛了階層,沒得辦法,有認捐了三百石,有認捐了兩百石……
人家手裡有兵,剿不了那清風山,還找不到由頭剿了你個莊子。
這年頭,真特麼官逼民反啊!
‘回去加租子,把今天失去的補回來。’
一眾鄉紳苦著臉離開了清風寨,直到最後,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久久不願離開。
“老丈,怎不回去?”
老丈朝著武鬆一拜,哽咽道“知寨大人,小老兒乃是桃花村的劉氏家主。”
“原來是劉太公。”
“不敢稱作太公……唉!知寨大人要剿匪,小老兒自當鼎力相助。可……可……”
劉太公捶胸頓足,竟然雙膝跪了下來“都說有個蔡相公在變法,搞什麼方田令。大戶的田越方越少,小戶的田越方越多。小戶活不下去,要麼投獻做佃戶,要麼逃去深山裡。
我劉家也被多多方田,隨便劃幾片山林,都說是我家的良田,要收好大的稅。
便是縣衙裡沒靠山的大戶,也得破家逃亡了。
我劉家也活不下去了啊!”
方田均稅,是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內容,本意是好的,就是防止隱田逃稅,增加國家稅收。
蔡京上台之後,立即重啟方田,說白了就是清查田畝。地方官為了政績,指著荒山說是旱田,指著河灘說是水田,強行登記在老百姓名下。
於是乎,全國大亂,就連實力不夠的地主,都被逼得舍棄家業逃跑。
這桃花山下桃花村的劉氏,就是受此盤剝的小地主。
他這個小地主,家裡真的沒餘糧了。
武鬆不是不近人情的狠人,他的狠隻是針對那些貪官汙吏,壞透了心的賊人。
將劉太公扶起,武鬆柔聲道“我不是那些貪官,你若真無糧,不捐也沒什麼。”
拉攏一批,打壓一批,團結可以團結的。
武鬆悟了!
劉太公熱淚滾滾,捂住武鬆的手,哽咽道“大人……活青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