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拚命三郎:願為哥哥兩肋插刀(1 / 2)

天慧星,石秀,梁山好漢排座次第三十三位,第八名步軍頭領。

梁山好漢,很多脾氣暴躁,一點就著。但真做到以牙還牙,睚眥必報的程度,石秀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嫂子潘巧雲偷和尚,惹怒了石秀,誘逼義兄動刀;時遷在祝家莊偷雞,小二惡言相向,惹怒了石秀,放一把火燒了店鋪。

正所謂,我不犯人,人不犯我;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石秀一個光腳的,怎會怕穿鞋的,往往都是拚命一搏。

縱然孤身一人,也敢提刀去劫盧俊義的法場。

宋元時期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讚》寫道石秀拚命,誌在金寶,大似河魨,腹果一飽。

餓極了,便是河魨這種劇毒之物,也能吃個肚飽。

這樣的人,確實可怕。但若是成為兄弟,卻又很可靠。

為了兄弟,他真的會拚命。

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一個“精細的人”“乖覺的人”。善於察言觀色,善於從細枝末節之處發現問題,且慮事周全,行思縝密。

不管是智殺裴如海、對證翠屏山,還是領命前往祝家莊偵察道路地形,都慮事縝密,走一步看三步。

後來南征方臘,本是步軍頭領的他,卻能借打探隔江消息之際,在查明實際情況基礎上,向宋江索請水軍頭領和戰船,出奇兵去征伐江陰、太倉沿海。

石秀論武藝不及林衝、魯智深、武鬆等頭領,但是他比較全麵,既能攻城略地上陣搏殺,又能深入敵後偵察打探,並且行端品正,性格上也無明顯缺陷,可以說是梁山上不可多得的頭領。

備好酒宴,曹傑將石秀請上客座。

陪坐在一邊的好漢,具都打量著這位名不見經傳的落魄漢子。

阮小七一眼就看出了對方深淺,這是與他旗鼓相當的煉精大成境好漢,自然不會小瞧了。

曹正雖然境界不高,但對曹傑的忠心程度沒得說,如此鄭重地讓他將此人找出來,其人必有不凡之處。

至於孟康,哥哥連那楊雄都看不上,卻獨獨請來這位“拚命三郎”,可見他必是藏身江湖的好漢。

“今日我們兄弟在此相遇,具是緣分,我等共飲一碗。”

曹傑端起酒碗,就乾了下去。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石秀從細枝末節中便看出眼前一眾好漢,跟大慫官府肯定是沒什麼關係的,於是豪氣乾雲道

“是我石秀該敬各位哥哥,我飲三碗,哥哥們隨意。”

說罷,連乾三碗,麵不改色。

阮小七見他如此豪爽,大笑道“石秀兄弟,你這酒量,著實了得,他日若是遇到武二郎,可以和他拚一場。”

石秀咧嘴一笑“哥哥謬讚,我酒量不大,但酒膽卻壯,舍命也能喝上個十八碗。”

現在一眾兄弟中,武鬆的酒量排第一,而且他越喝實力便越強,還癡迷酒後交流武藝,鬨得三阮聯手才敢和他拚酒,著實沒麵子。

“哈哈,拚命三郎,我等兄弟喝酒,不用拚命。酒是糧食精,但喝多了卻也誤事,足量便好。兄弟,吃菜!”

在曹傑的招呼下,石秀大快朵頤,自淪落江湖以來,他還從未如此胡吃海喝過。

將一隻肘子大口啃完,油乎乎的大手在衣服上擦拭幾下,石秀舒坦地舒了一口氣,望著曹傑問道“哥哥可是那飲馬川的好漢?”

“如何看出來的?”

“這一個月時間,從宋國來的商隊,絡繹不絕。在遼國,闖下了好大的名聲。哥哥又是山東口音,必然與宋國商隊有關了。我聽說,那飲馬川本是個賊窩。可宋國的延宗商隊來往南北,卻無比的順利,這其中必有原因。”

果然不愧是搞敵後偵察的,在薊州城打柴賣柴,也能知曉遼國天下事。

曹傑頷首道“說得沒錯,這位便是飲馬川二頭領孟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