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此乃太宗飆車之地(2 / 2)

給我上,跟我上,這其中的區彆大著呢!

創業之初,就要多冒冒險。

而且這飲馬川在曹傑看來,也並不是太過凶險,隻要避開遼國軍隊,一舉便能拿下。

“放心吧!有咱三兄弟在,天下哪裡不能去?”

六人並兩個向導晝伏夜行,有驚無險穿過邊境線,抵達燕雲。

燕雲十六州,是漢家男兒永遠的痛。

兒皇帝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送了出去,最後的結果就是遺禍至今。

大一統的王朝,沒有燕雲,那等於是將中原要害暴露在草原民族的鐵蹄之下。

從燕雲而下,直至東京城下,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當年雄心勃勃的太宗統一了中原和南方後,為了奪取幽雲十六州,向遼進攻,起初宋軍攻勢淩厲,連戰連捷,很快就圍困了遼南京(燕京)。

太平興國四年,雙方在高梁河激戰,宋軍大敗。

遼國名將、南院大王耶律休哥率九千鐵騎把十萬宋軍打得全軍覆沒,太宗皇帝中兩箭,逃命中在高梁河飆了一次驢車,這才沒有被俘。

太宗箭傷年年複發,最後就死於這個箭傷上。

其實他真正的死因可能是死於心病,高梁河一戰在他心裡埋下了永不磨滅的陰影,十萬宋軍被九千遼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天天想著都來氣。

那時候宋剛滅了北漢並於此戰中收降楊業楊無敵,太宗挾滅北漢之餘威來攻遼,誰能想到竟然會慘成那樣。

四年以後,遼景宗耶律賢病逝,遼聖宗耶律隆緒即位,年僅十二歲,他的母親蕭綽就是大名鼎鼎的蕭太後,此時開始執政。

太宗趁著人家主幼國疑,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二次伐遼,東路軍是主力,由平定中原亂世的大將曹彬親自指揮,田重進出中路,潘美、楊業出西路。

可惜,東路軍一出河間府就遭到遼軍主力的痛擊,南國名將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的四萬鐵騎把十萬宋軍又打得全軍覆沒,曹彬帶了幾十人逃離戰場。

不可不說,每一屆南院大王都厲害無比。

中路軍田重進嚇得就沒敢出去,就砍了一些契丹老百姓的腦袋,提著回去冒功。

西路軍那邊潘美、楊業出去之後,幽雲十六州占了雲中四個州,應該說是大捷。但遼軍主力是騎兵,等東邊的戰場一平定就迅速回師西線,然後大宋西路軍的補給跟不上,潘美隻能後撤,楊業就打掩護。

最後西路軍逃了一部分回來,楊家將全軍覆沒,楊無敵兵敗被俘,關在昊天塔絕食殉國而死。

兩次大戰,兩次慘敗!

之後,大宋就被人家打慫了。

可是你不打人家,人家就要來打你,太宗皇帝兩次進攻燕雲十六州失敗,蕭綽蕭太後也不是一個善茬子,哪裡會忍耐。

景德元年,遼蕭太後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複瓦橋關為名,親率大軍深入宋境。

名將蕭撻凜攻破遂城,力攻定州。

宋廷朝野震動,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

幸好蒼天保佑,大宋走了狗屎運,澶州前線以伏駑射殺了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頭部中箭墜馬,遼軍士氣受挫,蕭太後等人聞撻凜死,痛哭不已,為之輟朝五日。

寇準趁機發起和談,這才有了澶淵之盟。

然後,宋遼邊境便有了長達近百年的太平,對於大宋而言,短時間裡確實是賺了,但終究還是虧了。

史書上有了大慫的稱號,洗刷不去的恥辱。

當夜,曹傑一行被一條河阻斷去路。

細細分析了一遍地圖,曹傑笑道“此地就是高粱河了。”

“高粱河?怎麼聽上去有點熟悉。”阮小七問道。

“此乃太宗飆車之地……當年太宗駕一輛驢車棄十萬大軍南逃,遼國精騎愣是沒追上。嘿嘿……”

曹傑背著手,遙望著中天上的缺月,隻覺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