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父到了27歲才中舉,才娶親。那時候謝二叔的兒子都啟蒙了。謝博淵出生後,一直被父親教育要好好讀書,要比二叔家的堂哥謝博裕更博學。
謝博淵不想和堂哥比,相反他很喜歡堂哥。堂哥會給他講很多科舉書以外的東西,是他幼時難得的朋友和歡樂。
長大後,他與堂哥在京中皆有才名,甚至有人編了句什麼謝家一門兩文曲皆有八鬥才。
後來,家族動蕩,他身子被毀,注定不能科舉。堂哥因為錯事被逐出家族。最後,他眼見著父親竟然將家族往絕路上引,多次勸說無果。
謝博淵直接投身叛軍,甚至做了亂臣賊子的軍師。然後,他也被謝家除名了。曾經被所有謝家引以為傲的謝家兩文曲,都離開了謝家。
前朝後期,皇子奪嫡謝家站錯隊,後來諸侯亂戰又選錯了主子。如今,靠著祖宗的榮光在京城世家中苟著。
謝博淵一點不自誇,他爹這輩子對謝家最大的貢獻,就是給謝家生了他。費力當了家主,帶領謝家走的每一步都是錯的。
如今新朝建立,很多書籍和技藝都在戰亂中被毀壞和失傳了。皇上招父親入宮,親自見了父親,暗示父親開放謝家藏書,謝家之前站錯隊自助反王的事可以一筆勾銷,還可以得到新皇庇護。
父親裝傻,竟然覺得皇上是在求謝家幫忙。還想召他回謝家,用他的功績保謝家繼續榮光。當了多年家主,父親還是那麼天真。
發現實在不能召回他之後,父親還安排個孩子過繼給他。或者讓他收幾個謝家小輩為徒,師徒如父子啊!
其實,謝博淵私下考教過謝家小輩,沒有一個他能看得上眼的。要麼紈絝要麼死讀書更有甚者小小年紀心機頗重。沒有讀書天賦就算了,連靜下心讀書都做不到。
謝博淵離京前,去見過皇上。皇上保證隻要謝家不過分,便不會傷謝家人性命。李瀚升為了皇上更快收回兵權,辭官3年。他也為了科舉為了皇上的計劃遠離京城。
最初謝博淵隻是因為李瀚升對肖青山一家的不同而好奇,後來決定要離開京城,覺得跟著肖青山一家赴任也不錯。
如今謝博淵很開心,他發現了兩個讀書的好苗子,一個有天賦,一個能靜下心。
肖青山忙到天黑才回來,進院子的動靜有些大,謝博淵一直站在窗前想事情。第一時間就看到了肖青山,渾身臟兮兮的。
謝博淵趕緊出來,問怎麼弄的。原來,肖青山去買野菜,都下午了。賣野菜的村民都打算收攤趕回家了,不然天黑到不了村子。
肖青山不忍村民抹黑趕路,把野菜都買了下來。沒帶竹筐,身邊也沒跟著人,堂堂縣令用衣擺兜著野菜回來的。
董氏聽見動靜出來,看見肖青山的樣子,趕緊張羅熱水,讓他洗漱換衣服。肖青山忙擺手“不急,等會我定的糧食要送來,糧鋪沒夥計就掌櫃自己,幾百斤糧食一會得我幫他卸一下。”
謝博淵心念一動“糧食裝車的時候,你也幫忙裝了?”肖青山點頭,“不然他一個得裝到啥時候。”
謝博淵忽然對渠縣得發展更期待了。他自打出京一個人沒帶,也從未寫過信回京。現在他倒是很想把這一路見聞,寫給皇上。
謝博淵看過明峻兄妹寫的遊記,小孩子得視角,童真還有趣。他也想寫一份遊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