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再進書院(2 / 2)

低矮的茅草房,重病的楊父,頭花幾乎都白了的楊母以及那兩個瘦得皮包骨的小孩,大概是楊勇的弟弟妹妹吧。重病的楊父急需救命錢治病。

他不知道怎麼形容自己的心情,楊勇家在縣城的另一麵,他加快腳步走近路,回來也走了將近2個時辰。

一路上他想了很多,好像自己同寢了3年的室友,若是為了家人的性命出賣自己,要比是為了前途出賣自己更能讓自己好受一點。

看著那一家子老弱病小的,他也實在生不出報複回去的心思。

到了約定的日子,肖青山還是如約來了書院,請見謝博裕。有些事他需要當麵問問先生。謝博裕走進來的時候就看到,肖青山拘謹地站在廳堂裡。

開口道“青山,你坐,喚你前來有一件大事要給你說,要你自己拿主意”

戰亂十年,全國十室九空,百廢待興,老百姓的日子是真的苦,內心無比感謝皇帝,結束戰亂,讓百姓能安定下來。

如今才建國6年,朝中的大臣配置都沒補全呢,全國各地的地方上更是缺少官員。為了廣納人才,皇帝下旨開恩科,選拔人才,但人才依然緊缺。

今年有朝中大臣進言應該讓各州府試前十名,加考一門律法,通過後可稱亞士。比進士等級低,但也可直接派官,不過官職都不高,全是地方官。

來緩解全國基層官員嚴重不足的情況。當然,不想考亞士,就繼續學習,等春闈會試考取進士,派官的話,官職更高一些,以後官途也更順一些。

謝博裕知道提出這個建議的大臣是為了世家裡考不上進士的族中子弟。

要不是還要些臉,有些顧忌他們都想把做官的標準降到秀才就可以。

隻要入了官場,他們的族人又怎麼會缺少業績缺少晉升的機會。

隻要運作好,亞士的成就比那些寒門辛苦考出來的進士不知道高多少。

真會抓時機,要不是如今剛建國,官員太少,皇帝一定不會同意這個提議的。皇權和世家之間的博弈,從他登基那天就開始了。

皇帝深知一旦他同意了,各大世家培養的子弟會迅速布滿全國,將來他想收攏皇權就更難了。

可是,如今的確缺少人手,京城周邊還好,其他地方很多縣城連縣令都沒有,建國已經6年了,當地的鄉紳已經開始野心膨脹,和商戶勾結把持縣城的財政。

再不派人過去,恐生更多事端。

皇權可以慢慢收攏,但剛剛安定下來的民心不可再動搖,皇帝無奈之下隻能同意這個提議。而且因為章大人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還要給他嘉獎。

皇帝摩挲著珠串,吩咐柳翰林擬旨通報各州。章大人不是出自大世家,他此舉是受人指使,為的不外乎他長子的官職。

這一回合,皇帝隻能認了,這筆賬他會記下來。章大人背後的世家他目前動不了,動一動章大人他還是可以的。

帝王的心眼可都不大,被皇帝惦記上了,章大人保重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