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雙手拍了拍朱標的肩膀,開口道:“揚州與應天這麼近,老大,你有時間的話可以常去看看。”
在朱元璋心中,這日後,大明遲早是要交到朱標身上的。
楊憲本就是他提前給他找的左膀右臂。
三年治理揚州隻是一個考驗,他原本考量是,隻要在這三年時間裡,楊憲但凡做出一點成績來,他就會把他給提到中書省。
這麼做,同時還能對李善長的淮西一黨造成製衡。
可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楊憲會給他這麼多驚喜,從進獻製鹽之法開始,到現在這個治理貪腐的大策,無論哪一項單拎出來都是驚天大功。
這完全打亂了朱元璋原本的計劃。
一開始給他準備的位置,顯然不合適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標。
在他看來,楊憲目前最好的安排,就是維持現狀。
一切等三年之期到了再說。
揚州城。
楊憲的揚州大開發計劃,開始真正實施。
一個個小區,開始動工。
自從楊憲主政後,揚州時不時就會有新奇事物出現,因此百姓們對衙門的工作特彆上心、好奇。
平日裡沒事的時候,有些百姓便會到施工現場去轉悠,可他們越看越覺得新奇。
首先便是造房子的方法,他們從未見過。
怎麼?
造房子還需要用鐵條的嗎?
建造“高樓”,除了水泥之外,還需要用到的便是鋼筋。
在古代無論哪個朝代,鹽鐵都是嚴格管控的。
揚州州府能夠動用的鐵也不多,自然不可能像現代建房那麼使用,正所謂好鋼要用到刀刃上。
楊憲讓工匠們打造出一批類鋼筋的鐵條,主要使用的地方便是在房屋的大梁和柱子之上,分散整個房屋承受壓力。其他地方能省則省。
好在房屋整體本就不高,原本想要蓋六七層,最後楊憲也隻把屋子最高層數定在了五層。
不要小看古代這些工匠的智慧。
即便沒有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