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蠱術與科學(2 / 2)

九轉歸幽 蔣依 1862 字 2024-06-15

精神操控可塑性實在太大,也太吸引人,無論出發點是由於科學的鑽研精神,還是想借此使壞去掌握人心和權利,了解人的精神思想並且從而去控製,洗腦,這對世界上部分人來說,就像是一個權利密碼。比如情報機關可以開發更有效的酷刑及審問技術去獲取敵國的機密,也可以反製敵國的審問技術讓機密不被泄漏,強製性操控他人行為,控製群體思想意識,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所謂的血蛔蟲,不正正就向著這個方向發展嗎?這就是崔鳴空作為心理學家對此感興趣的原因。眾人聽完崔鳴空對精神操控的一些見解,才真真正正的意識到這東西是有多可怕,事情有多嚴重。

“我看了之前你們發過來的化驗報告,裡麵的一些關於蟲的描述讓我想起了些事。”崔鳴空說:“我以前曾在國外的一家大學當過心理學的教授,有一個學生曾經來請教過我關於對精神操控的見解。她對中國的蠱術十分感興趣,認為蠱術是可以操縱人心,她搜索了許多資料,甚至課外寫過一篇文章拿過來給我看與我探討,題目翻譯過來中文就叫‘蠱惑人心’。她把文章發表了在網絡上,但是因為過於天馬行空,加上沒有實證,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但她沒有放棄去鑽研,她為此特意去學中文,去與蠱術有關的地方深入了解,直至畢業,她的畢業論文還是以蠱術為題材。論文比起之前那篇生澀的文章相比差距極大,裡麵的資料寫得有板有眼,好像真的有這樣的實證與書籍寫過相關的知識,可她列明參考的書籍,都是早已被列為禁書的。她的畢業論文曾在學校內流傳過一陣,但似乎因為內容過於敏感,被校方壓了下來,畢業之後她就像人間蒸發一樣,沒有在相關的醫學領域再見到她的出現。”

崔鳴空喝了口水緩了緩又道:“我說了這麼多,主要是因為我記得她的論文裡麵有描述的一種蟲,與你們化驗報告描述的有幾分相似,似蚓似蛔,體積很小,紅色的。”

“那個學生叫什麼名字?”

“安妮安塔。”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