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四個月過去了,王珩覺得差不多了,第一層大部分書卷都已熟記於心,第二層他想上去看看,但想起思雨的告誡,還是忍住了。
他離開了藏書閣,思雨和寒煙開心得擊掌相慶,總算是走了,這幾月她們日子可不好過啊。
回到竹林後,發現猴子幾人又不在,王珩整理了一下思緒,結合陰陽五行尋了一處風水地,開始打坐練氣。
這裡簡單提下五行和陰陽,畢竟它們貫穿修行的整個過程。
五行概念首見於《尚書·洪範》,常用於表達人們能夠認識事物的屬性標記,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五行表現為“天-地-物-人”三位一體互聯互通、有序變化的五種“象態”。
其相生相克關係被明確地表述,則見於西漢《春秋繁露》。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世間萬物誰也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陰陽,是一種上通天地、下達幽微的獨特思維方式和深邃智慧,堪稱宇宙中最大的學問,人生最高的原理。
《周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所謂大道,就是陰陽,所以《黃帝內經》又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萬物一體(無極),陰陽分開(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生萬物,所有物質都是具備陰陽兩麵,用我們平時所說的詞語去形容,大概就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陰陽五行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維護“大道運行”。
練氣期是一個聚集氣的過程,再凝氣外發,這種“氣”又分為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
先天之氣即“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先身而生,也稱為“真氣”,稟受於天地,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具有脫胎換骨之功,代表著生命等級和境界。
後天之氣是指出生後所獲得的水穀之氣和自然界靈氣,流注於經脈絡脈,滋養著五臟六腑,四肢百骸。
兩種氣合二為一,稱之為“元氣”
凡人大多先天不足,靠吸取後天靈氣來修煉。後天靈氣多少聚於(高山峻嶺,仙島洞府)或者藏於“器”。這種器範指存藏靈氣之物,如(靈石,靈丹,仙草,神器.......等等)
總之先天之氣,代表著修仙資質,如雪兒的白虎寶體,源至上古神脈,氣勢磅礴,無窮無儘,一朝引發,便氣蕩山河,光耀宙宇。
而王珩體內是一片轉動的星海,屬於另類,至於源頭,無從追溯。
上次食入的大蛇內丹產生的元氣,也不知道跑哪去了?是消失了?還是藏住身體內某個地方?
看來還是一切歸零,從頭開始吧。
王珩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放空思想,平靜內心。
用意識去感受那自然之氣,半個時辰後,他感覺到腰酸腿麻,身子不由自主晃動。
意識和神識有區彆的,人分陰陽,陰為肉身實體,陽為思維意識。
而神識是通過修煉到一定境界,能夠單獨行動,甚至幻化成形的高級意識狀態。
王珩現在沒有神識,連意識也不夠強大,這樣下去不行,連身體都控製不了,怎麼能控製住自己的心呢。
他起身活動了一下,冥思苦想一陣,繼續打坐。
這一次王珩終於做到了“心神空明”。意識也越拉越強大,隱隱約約中感受到體外絲絲流動的自然之氣。
他引氣從身體皮毛進入體內,慢慢彙於氣海之中,並圍繞著體內的數顆星辰徐徐轉動。
不知何時,那大蛇元氣突然出現在氣海之中,與外來的自然之氣發生了激烈的碰撞。